湘云鲫原名工程鲫,是由湖南师范大学刘筠院士培育出来自身完全不育的三倍体新型鱼类品种。湘云鲫具有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耐低温低氧、易捕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备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为了改变稻田养鱼的传统放养模式,探索稻田养鱼高产、高效的新途径。我局于2002年在县内白水镇新屋塘村、火冲村及观音滩村、茅竹镇等地进行了模式化稻田养殖湘云鲫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选择水源充足、排灌自流、交通方便、无旱无涝的田块,土质均为粘性,面积21.6公顷。
2、鱼凼工程 鱼凼建在稻田进排水方便的一头,鱼凼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5~8%,鱼凼深1~1.5米,四周用砼砖砌护,每个鱼凼开1~2个宽30~40厘米,高40~50厘米的闸口与鱼沟相连。
3、鱼沟开挖 沟的开挖一般根据田的大小和形状挖“十”字沟、“一”字沟、“井”字沟或围沟。保证沟宽40厘米、深50厘米,做到沟凼相通,沟与沟相连,沟面积占面积10%以上。
4、田埂培高加固 稻田四周田埂均以砼砖砌护,田埂高50厘米,宽1米,并夯实,凼四周,田四周种瓜果、蔬菜及优质牧草。
5、拦鱼设施 在稻田进、排水口安装好拦鱼设施,以铁丝或竹片制成,大小与数量视稻田大小及排水量而定。
6、稻田消毒 防鱼前7~10天,按每667米2用生石灰60公斤兑水全田泼洒。
7、鱼种放养 湘云鲫放养规格为3~4厘米,放养密度为1260尾/667米2,放养时间为5月10日,每667米2搭配放养草鱼30尾,鳙鱼10尾,放养前用3%盐水浸洗5~8分钟消毒。
8、饲料投喂 养殖一个月内主要投喂糠饼、麦麸、菜枯粉,中后期投喂鲫鱼颗粒饲料。
9、科学调控水质 高温季节,水质极易变坏,应经常加注新水,一般每隔7~10天换水一次,每月追施生石灰一次,一般10~20公斤/亩,保证水质达到“肥、活、嫩、爽”。
10、合理施肥用药 施肥用药前必须将稻田灌足新水,尽量使鱼进入沟、凼。施肥用药一般应选择在晴天,施用高效低毒农药,药水尽量喷雾在禾苗叶片上,减少药物入水量,避免鱼类中毒死亡。
11、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鱼种下田后,每半个月对全田消毒一次,生石灰、漂白粉、强氯精交替使用。同时,每10~20天投喂内服药(鱼血散、大蒜素)预防。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是预防鱼病的根本原则。
二、试验结果
2002年11月15日,由市科技局、市畜牧水产局、县统计局、县科技局、县畜牧水产局等单位组成验收小组,对试验稻田进行了抽样验收。验收稻田面积1.8公顷,共产鲜鱼5865公斤,鲫鱼尾重0.16公斤,产稻谷22876公斤;按当地市场价格,鱼产值为41055元,稻谷产值为20588元;鱼成本12136元,稻谷成本15368元;扣除成本,渔业纯收入为28919元,稻谷纯收入5220元;每667米2渔业收入为1071元,稻谷纯收入194元。投入产出比为1:2.24。
三、分析与讨论
1、湘云鲫、湘云鲤模式化稻田养鱼是把池塘养鱼生态环境移植到稻田中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稻田养鱼模式。比普通稻田养鱼产量高2~5倍,效益大3~5倍,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稻田养鱼模式,湘云鲫适宜模式化稻田放养,是放养品种首选。
2、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湘云鲫起水个体偏小,尾均重为0.16公斤,因而价格较低,市场价格为每500克3.5元,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个体在0.25公斤以上的。一般每500克价在4元以上。所以,笔者认为,如若放养春片鲫鱼种,就可以增大起水规格,提高经济效益。
3、从验收的稻田来看,都是处于半精养状态,虽然施了肥,投了料,但尚未满足鱼类摄食需要,这也是导致鱼类个体小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模式化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