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养殖协会。
村民吴建林就是通过搞特种水产养殖,已经摆脱了经济状况欠佳的处境。吴建林说,特种水产养殖协会给他提供赞助资金、传授特种水产养殖技术,一年下来,他就赚了4万多元。
“这完全是靠学技术,技术学好了,就能发展得这么快。”周迎春盯着平静的水面,若有所思。他想今年搞200亩养殖面积,并要带动协会更好地发展,帮助更多的村民富裕起来。
启示:产业经济支撑富了农民
★ 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今年,当这份高含金量的纲领性文件,伴着二月春风,吹进9亿农民的家庭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构想,由此开局。这无疑给广大农户带去了最大福音。
逐步富裕起来的湘阴县,正在新农村建设热潮中,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走稳步型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这种被广泛推广的“湘阴模式”表明:县域经济的出路在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关键在于打造品牌优势。
湘阴县委书记毛七星说,这几年,他们在星级文明创建活动中,突出抓了大户经济、劳动经济、集体经济、合作经济等四大经济的培植,并作为培植农村产业重点,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如去年三塘镇高仓村,仅养猪一项人均就增收2200元。
“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以产业为支撑,带动农民增收。”省农办基层组织处处长李兆生说,新农村建设中,农村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好支柱产业。基础较好的,要加大发展,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围绕农产品加工增值,形成一批骨干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对将来的发展,湘阴县人民更是充满了信心:今年,湘阴县还将立足村镇区位、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经营模式,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水产养殖、家禽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高效种养以及劳力输出等专业村镇。力争到2010年,全县完成GDP120亿元,财政总收入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80元。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