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开始投喂饲料,大眼幼体阶段投喂鸡蛋黄,每2—3小时投喂一次,进入1期幼蟹后改投鱼糜加豆饼和麸皮,投饲率从100%降至5%—7%,日投喂4—6次。仔蟹培育期间最好能保持微流水,保持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坚持每日早、中、晚巡塘,观察水的肥度,定时测量水温,经常加水或换水,若遇池中缺氧及时充气增氧。
⑥大田放养 一般在水稻秧苗栽插活棵后进行,此时可测定培育池中仔蟹的规格和数量,如果数量正好适宜大田养殖,即可拨去培育池的围拦,让幼蟹自行爬入大田,如果数量不足或多余要进行调剂,一般每亩稻田控制在2500只左右。为了提高稻田的利用率,还可放养部分鲢鳙鱼种以摄食稻田中的浮游生物,一般亩放30—50尾。
⒊水稻栽管
①秧苗栽插 宜选用耐肥力强、茎杆坚硬、不宜倒伏、病虫害少、产量高、且稻谷成熟期与河蟹的收获期一致的水稻品种。秧苗先在秧畦中育成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中,移栽前的2—3天,要对秧苗普施1次高效农药。采用浅水移栽、宽行密株的栽插方法,株行距为5×5或5×6(cm),并注意适当增加田埂内侧、蟹沟两旁的栽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
②肥料运筹 水稻栽插前要施足基肥,基肥以长效饼肥为主,每亩可施饼肥200—250kg,也可在栽插前结合整地深施一次尿素,每亩10—20kg,追肥以尿素为主,全期施2—3次,每次每亩4—6kg,视水稻生长情况而定。
③除草防病 养蟹的稻田,一些嫩草被河蟹吃掉,但稗草要人工拨除,水稻生长后期主要是三代三化螟的危害,除在栽插前用药普治一次外,对三代三化螟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采取喷雾的办法进行防治,注意用药浓度,用药后再及时换水1次,这样做既能起到治虫效果,又不致伤害河蟹。
④合理搁田 为了保证河蟹的生长觅食,要妥善处理好蟹、稻生长与水的关系。平时保持稻田田面有5—10cm的水深。搁田时则采取短时间轻搁,水位降至稻田田面露出水面即可,以便让空气进入土壤,阳光照射田面,起到杀菌增温的作用,增强水稻根系活力,以达到搁田的目的,夺取水稻高产。
⒋养殖管理
①饲料投喂 见池塘养蟹部分。
②水质调控 稻田养蟹由于水位较浅,特别是炎热的夏季,要保持稻田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水位过浅时,要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则应及时更换新水。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要过快过急,可采取边排边灌的方法,以保持水位相对稳定。在正常情况下,稻田中水深保持5—10cm即可。
③病害防治 稻田养殖的生长、生存条件较好,一般疾病较少,但也要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首先从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布设水草、投放活螺蛳,加强水质管理,合理科学地投喂饵料等措施,加强河蟹的自生抗病能力;其次是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一般每月泼洒一次生石灰,起到消毒、净水和增钙的作用。
④日常管理 要坚持早晚各巡田一次,一查水质状况,发现水质变化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二查河蟹摄食情况,调整饵料的投喂量;三查水草附着物和天然饵料的数量,如暂养池中水生植物和螺蛳被蟹吃掉及时补充;四查防逃设施的完好程度,尤其是大风大雨天气要随时检查,严防河蟹逃逸;五查病害生物以及敌害侵袭,发现不正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四、蟹池套养
⒈蟹池套养的概念
所谓蟹池套养,就是在养蟹的水面中,套放一部分鱼、虾品种,使鱼、虾、蟹互利共存,充分利用系统的剩余能量,对有机污染源进行全面合理的利用,形成一个结构合理、能量转换率高、效益好的良性渔业生态环境,以达到提高养殖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⒉蟹池套养的优点
①有利于生物间互利共存 从生物学观点看,科学地套放了一部分鱼、虾品种后,它们吃掉蟹池中的剩渣残饵和与河蟹争食、争氧、争空间的野杂鱼、虾,既能充分利用水体的生物循环,又能保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②有利于养殖品种生长 池塘通过种草、投螺,池水自净能力强,始终保持溶氧充足,天然生物饵料丰富,能发挥各种养殖品种快速生长的优势,可显著提高河蟹的规格和品质。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养池中由于通过水体生物的物资循环作用,不必像单养那样大量投喂商品饲料,所投喂的少量饲料及各养殖品种的代谢排泄物,均可通过食物链的关系作为养分而被充分利用,养殖水体自身污染程度低。
④有利于无公害生产 由于池塘生物载量低,养殖品种生存条件好,因此病害较少,可减少因病害死亡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