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m的黄颡鱼大规格苗种,亩放养量分别为20尾和50尾左右。
⒋饲料投喂 定期补充水草、螺蛳,使蟹摄食天然饵料为主,前期为了使螺蛳繁殖生长,可适当投喂一些鲜螺蚌肉和小杂鱼,后期每天投喂一次投喂南瓜、土豆丝和鲜鱼、鱼粉、豆饼、大豆制成的饵料,以补充天然饵料的营养不足,保证蟹的膘体肥壮。所投饲料要求新鲜、适口、不霉变、腐烂变质,对吃剩的饵料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
⒌日常管理 主要是做好防逃工作,在蟹种放养初期,由于环境突变,幼蟹活动频繁,最容易逃跑。因此,在放养后的半个月,要坚持每天检查网围的防逃效果,严防河蟹从破损处或底纲下逃跑。在养殖后期,由于河蟹生殖洄游规律的作用,其逃跑的机会增多,必须严加防范,保证防逃设施完好。在7—8月汛期,做好网围设施的加固工作,备好一定数量的防汛材料,防止风浪刮倒网围设施。其次要做网围四周的清扫工作,及时清涂堆积在网围四周的浪渣。
三、稻田养蟹
⒈稻田准备
①稻田选择 养蟹稻田必须环境安静,交通便利,能灌能排,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粘土或壤土,特别要求水源清净, 不受工业废水、化肥、农药等污染。PH值为6.8—9之间,最佳7.5—8.5, 酸性稻田可用生石灰加以改造。稻田宜长方形东西向,利于增加光照时间,便于管理。养殖稻田最好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规模,每块田面积在7.5—15亩之间。
②沟池开挖 稻田养蟹的田块需开挖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环沟可沿田埂内侧四周开挖,离田埂2—3m, 沟宽1.5—2m, 深0.8m—1m; 田间沟可以以稻田丰产沟为基础适当加宽加深,呈“十”或“井”字形;暂养池长度视田块大小而定,一般宽5—6m, 深1.2m。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要相互连接畅通,开挖的面积要占稻田总面积的15%—20%, 所挖出的土用于加高加固田埂,田埂要求高0.8—1m, 顶宽1m以上, 施工时要压实夯牢。
③水系配套 稻田养殖的用水应与其它农田分开,单独建进水渠道,可选用40cm左右直径的水泥涵管砌成,也可用砖、石等材料建进水渠道。排水则可利用原稻田的排水渠道。进、排水口都要用较密的铁丝网或塑料网封好,以防养殖的蟹逃逸和敌害随水进入。
④防逃设施 防逃是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养蟹防逃设施要求高50—60cm,埋入土内10—20cm, 可用钢筋水泥预制成一定规格的水泥板、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石棉瓦等材料,沿稻田田埂中间四周埋设, 用木、竹桩支撑固定, 细铁丝扎牢, 两块板接头处要紧密, 不能留缝隙, 四角要建成弧形。
⒉苗种培育
①蟹苗选购 要求选用长江水系亲蟹繁殖的蟹苗,每kg蟹苗数在16万只左右,经5天以上时间的淡化处理,出池时盐度在3‰以下,蟹苗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色泽纯正,游泳爬行活跃。检查时可将沥去水分的蟹苗用手抓一把,轻轻一握,然后松开手,如立即四处逃去,爬行十分敏捷,则证明蟹苗质量较好;反之,质量较差。
②蟹苗运输 通常采用蟹苗箱装苗,空调车运输。蟹苗箱规格60×30×6(cm)或60×40×10(cm)。箱壁用杉木板做成,每边开一个长方形气窗。箱底和四周用16目筛绢固定好。每只箱装苗0.5—1kg。每5只蟹苗箱为一组,顶部加盖,装苗时,每组蟹箱各层之间要严密牢固,不要留空隙或不平现象,以防蟹苗从缝隙中爬出逃逸。运输中要防止风吹、日晒、雨淋、颠簸。
③饵料培养 为了使蟹苗入池后能摄食到适口的天然饵料,可在蟹苗放养前培养基础饵料,方法是把培育池水温调节到20℃右右,用腐熟的人畜粪施入池中,用量视池底肥度而定,一般每亩1000kg左右,也可在池中泼洒豆浆,用大豆浸泡后磨成浆泼洒3—5天,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7天左右即出现轮虫和小型枝角类,这些都是蟹苗的最佳饵料,可提高蟹苗的成活率。
④蟹苗放养 蟹苗的放前量根据大田仔蟹的需要量决定,一般每667 m2(亩)大田需仔蟹2000—3000只,蟹苗至仔蟹的成活率一般按25%左右计算。暂养池培育仔蟹其蟹苗的放养密度为每 m21200—2300只(约7.5—15g)。蟹苗运到池边后,应先将蟹苗箱放入池水中1—2分钟,再提起,如此反复2—3次,以使蟹苗适应培育池的水温和水质。
⑤仔蟹培育 蟹苗入池后即可均匀地布入附着物,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