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相互竞争少,因此可以多品种多规格混养。优点是:充分利用天然饵料、池塘的自然鱼产力和水体空间;鱼肉品质好,养殖成本低。缺点是:养殖周期长、出塘规格小、产量相对较低(250~300kg)。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混养模式的特点是通常要以一个品种作为主体鱼。由于鱼的食性及营养需求不同,饲料配方也不同。因此投饲混养时通常以草鱼、鲤鱼、鲫鱼、罗非鱼等吃食鱼作为主体,投喂适合主体鱼生长发育的营养配方饲料。在突出主体鱼的同时,适当混养鲢鱼、鳙鱼、鲮鱼等。如主养鱼中有罗非鱼、鲤鱼等自繁能力较强的品种,通常混养一定规格数量的凶猛鱼类如乌鳢、大口鲶等。合理混养这些被传统认为是家鱼敌害、清塘对象的品种,实践证明不仅无害,反而增益明显,是挖掘水体生产潜力、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好办法:首先是充分利用了水体中的饵料资源,增加了优质鱼的产量,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和效益;其二是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自繁小鱼苗,减少争食、争氧、争空间等现象,保证主体鱼的摄食与生长,提高出塘规格及产量,增加了产值和经济效益。现代高产、高效混养模式是“八字”精养法的高度集成和充分体现,我区水质环境条件较好、配备增氧设施的池塘,养殖单产普遍达到1000~1500kg。
2.3套养模式
套养是在成鱼养殖池塘中放养不同规格鱼种的养殖模式。套养的概念很容易与混养相混淆。套养是对某一特定品种的不同规格而言,混养则是指不同品种的混合。套养通常以保证成鱼池所需鱼种能够自给、同时提高总产量为目的。可以是在单养池中套养各种规格的鱼种,也可以是混养池中多品种、多规格的鱼种套养。技术要点:多品种、多规格的有计划密养,鱼种规格逐年升级,成鱼生产和鱼种生产紧密衔接。套养数量及规格比例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方式确定。具体依据鱼种增重倍数、来年生产计划和捕捞上市计划进行确定和调整,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生产实例:柳州沙塘园艺场个体户韦运昌承包鱼塘2.4hm2,成鱼池占89%,鱼种池占11%,2000年~2003年采用成鱼池套养鱼种模式,向成鱼池中每667m2放养草鱼、鲢、鳙、鲤、鲫夏花和1龄鱼种430kg,单产食用鱼1045kg、鱼种467kg,成鱼池中的鱼种超过初放量37kg,连续三年实现了鱼种自给、成鱼高产的目的。但2003年起,各种鱼病相继发生,特别是草鱼种的绦虫病、鲢鳙鱼出血性腹水病尤为严重。2004年采纳专家建议,采取品种间歇轮养的方法,结合积极的药物防治,疫情才得以有效控制。由此可见,套养模式的优点在于:成鱼池既生产食用鱼又生产各种规格鱼种,提高池塘生产能力;生产持续进行,不受季节限制,没有空塘时间,提高池塘的利用率;减少鱼种池面积,提高食用鱼塘面积,提高食用鱼总产量。缺点也不容忽视:多品种、多规格、无间歇的持续生产,增加了原本对品种、规格、季节具有严格选择性的病源生物侵袭养殖对象的机会,不利于养殖系统的疫情控制。
2.4综合养鱼模式
种、养结合的综合养鱼模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比较完善的人工生态系统。其基本特点是将塘基纳入池塘生态系统,合理配置陆地和水面资源,以养鱼为主体,鱼、畜、禽、果、蔬配套经营,促进系统物质、能量的良性循环。我区的综合养鱼模式的基本类型大致有鱼-鸭(或鹅)、鱼-猪、鱼-蔬(菜)等模式。鱼塘通常是因地制宜,按“四基六水”或“三基七水”比例构筑。经营的基本思路为塘头养猪、塘基种蔬菜(或果、蔗)、水面养鸭(鹅)、畜禽粪养鱼。综合养鱼的技术基础是一系列经验参数。如生产1kg滤(杂)食性鱼类需要的畜禽粪肥(湿重)大约为:鸡粪6~10kg,鸭粪10~15kg,鹅粪15~25kg,猪粪10~24kg,牛粪21~24kg。又如:每667m2配养种鸭70~90羽,或种鹅60~70羽,或育肥猪5~6头,鱼塘滤(杂)食性鱼类的自然产量可达250~300kg。自然产量加上投喂饲料的吃食鱼产量,综合养鱼模式的池塘单产一般可达500kg~1000kg,同时实现了畜、禽、果、蔬的全面增产。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生物的互利、共生作用,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但有机粪肥不经腐熟和消毒处理直接下塘,有可能给池塘养殖系统带来新的问题。一是直接有机污染:缓慢的吸氧降解过程造成池鱼缺氧,同时产生过多的CO2、H2S、NH3等有害气体,直接毒害鱼类。二是直接带入病源生物:粪肥中的细菌、真菌等入水后形成优势种群,有可能演变成侵袭鱼类的病原体;以畜、禽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如吸虫、绦虫等,也会在鱼体上寄生,完成其生活史。当池塘水质恶化、鱼类抵抗力差时,很容易爆发鱼病。因此,要实现人工系统真正的良性循环,有待于对系统的生物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进行全面、深入的定性和量化研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