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南宁市民餐桌上出现的罗非鱼,一旦被制作成鲜鱼片远渡重洋,它的“身价”便翻到南宁市场售价的6倍左右。这个具有南宁特色的水产品在过去的4个月里,就创下了近200万美元的收入。 “老外”们能放心地购买和品尝来自遥远东方的罗非鱼片,原因之一是这些产品都经过了我区检验检疫部门的严格检验。罗非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人类6大主食之一,但国内这类水产品中往往带有孔雀石绿、硝基呋喃、氯霉素等药物残留,这令人们在将香甜的鱼片吃进嘴里时多了一些犹豫。 为此,广西检验检疫局建立了一套药物残留和疫病监控体系,一面加强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一面努力促进南宁罗非鱼的加工出口。从2006年6月开始,检验检疫人员对区内各个养殖场进行了审核,至今对25个共1万多亩养殖基地进行了备案审核,并对配套养殖场的生产、用药、用料等进行指导和监管,确保出口加工企业的原料“来路光明”。在该局的扶持下,南宁一家公司在2006年9月份首次出口了符合美、欧控制标准的70吨罗非鱼片,并在美国、俄罗斯等国家一炮走红,连续4个月出口额以平均每月80%的速度猛增,2006年底总计出口715吨鱼片,外汇收入近200万美元。 (信息来源:南方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