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适应形势变化要求,及时调整渔业发展思路,针对海域逐步退出水产养殖的实际,加强渔业结构调整,2006年在一、二产业减退的情况下,三产仍保持了62.67%的高增长。2007年该市提出了推动渔业持续发展的8项工作。
一是继续做好东海域退养整治工作。该市同安湾退养整治海域面积达72平方公里,包括网箱养殖、浅海吊养和滩涂养殖类型,共有网箱养殖21785箱、浅海吊养19620亩,滩涂养殖87006亩;涉及同安、集美、翔安3个区、6个镇(街道)、27个村(社区),10567户养殖家庭、17357个劳动力、27474个渔业人口。所需费用达4.54亿元,其中,市级财政负担3.1亿元。去年,同安区、集美区已基本完成退养任务。该市将协助做好还未拆除网箱的渔货销售工作,确保网箱养殖在2月中旬全部拆除完毕。采取多种措施,协助各区做好退养渔民的转产转业及生活安置工作。同时,做好大嶝海域现有水产养殖、陆域淡水养殖的规范管理。
二是着力发展水产种苗业。加快推进水产良种繁育场迁建工作,抓紧落实同安新址建设征地、工程开工等事宜。
加强全市发展水产种苗优良品种的研究,提高具有优势养殖品种的自主创新能力、引进品种选育繁殖能力;加强对台合作交流,发挥科研院所与企业作用,引进、研发、繁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优品种。
三是继续扶持发展加工业。该市去年有源水、洋江、新阳洲、杏村、龙鹏等5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水产品加工产量、产值分别达到3.3万吨和7.33亿元,占全市水产品加工业的80%。今年将对新建的已投产水产加工生产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工作;加强发展保健食品科技攻关,着重抓好紫菜稣深加工、利用罗非鱼下脚料开发鱼鳞胶、调味料的综合利用等项目。帮助水产加工企业,在漳州、南安等周边地区建立提供原料生产基地,解决加工原料不足问题。
四是深入抓好休闲渔业。该市落实《厦门市休闲渔业规划》、《休闲渔排技术规范》,对休闲渔业项目作了规范改进,去年鳄鱼屿两个休闲渔排示范点共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产值300多万元;与市规划、旅游局等部门共同确定了鳄鱼屿海上田园、大离亩屿海上休闲中心、西柯丙洲煎蟹农庄、欧厝渔港码头休闲游钓4个重点项目;成功举办都市渔业休闲比赛活动及
观赏鱼展赛。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在该市召开了海峡西岸休闲渔业交流和展览会。
今年将按照休闲渔业规划,抓好新项目的建设与实施;着重推动小嶝岛休闲渔业项目的开发建设,该项目总投资861万元,拟申请农业部转产转业项目、区示范村项目及市财政休闲渔业项目在资金上给予适当扶持;继续推动观赏渔业发展,加强市淡水养殖良种繁育场与国家海洋3所合作,开展观赏鱼养殖研究与产业开发项目,进行适合本地发展、品种好、档次高的观赏鱼苗种试验性生产,为今后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举办好第3届观赏鱼展赛,进一步扩大影响、拓展观赏鱼市场空间。
五是积极推动水产物流业。发挥好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协力推动闽台中心渔港建设。加强与金门合作,引进金门石斑鱼从厦门港上岸,保障厦门高质量水产品的供应,发挥厦门鱼市场集散地作用;积极促成后安村转产转业渔民、水产物流大户,与金门方面建立养殖和水产品贸易合作关系。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水产品的进出口。大力扶持和建立水产流通业的龙头企业。加强水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由水技站承建渔业信息库。
六是继续做好资源调查和增殖放流工作。该市去年投入40多万元,先后在厦门东部海域的五缘湾、西海域开展了11批次的放流活动,共投放黄鳍鲷苗68.56万尾、长毛对虾10881万尾、中国鲎5.5万只、江蓠3.84吨。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厦门海域渔业资源本底调查,初步摸清厦门海域渔业资源状况。今年将运用调查成果,按照每年投资50万元的规模,有针对性地做好增殖放流工作。开展增殖放流成果跟踪评估研究,建立科学的增殖评估方法。推动滩涂和海藻场的建设;开展在厦门海域实施人工鱼礁的调研工作。
七是重视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执行水产品市场准入、药物残留检测等制度。推动现有养殖实行发放养殖证工作,以便于登记、管理和产地认定。继续推动贝类净化上市,并研究解决贝类重金属的净化问题。完成一个市级和翔安、同安两个区级的3个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站的建设,填补该市水生动物疫病检疫空白。
八是加强渔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加大对渔业安全生产制度规定落实的督查力度;开展乡镇现有船舶的状况调查。推动手机CDMA定位网络建设,确保信号可覆盖到厦门海域和近海一带,满足本市渔船安全通讯需要。认真抓好防汛防台风工作。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