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蓉城第一海鲜港”,叱咤业界10年后停业了。 本报昨日独家报道的《金龙渔港总店昨停业》一文刊出后,引来蓉城餐饮界的热论。
停业,是不得已的选择,但这种选择背后的原因,却发人深思。是哪些环节,导致了多米诺骨牌的最终倒下?本报记者再次走访了多方人士。
一组数据,侧面反映了10年时间里,金龙渔港的经营状况:
10年间,虾、蟹、龙虾、桂鱼的价格大幅缩水,虾与蟹的价格从10年前的188元/500克降到如今的18元/500克;在金龙渔港吃一顿从以前的花费上千元降至近两年的200元;金龙渔港的利润下降了20%,经营成本增加了25%。
猜想一利润之变
10年时间利润下滑20%
刚刚才获得了“餐饮驰名品牌”“绿色餐饮”等荣誉的金龙渔港总店突然停业了,这让餐饮界人士和食客们有些惊讶,多数人认为金龙渔港总店是因经营状况不佳被迫停业。
“这两年海鲜的价格完全不能与刚开业的时候相比了,那时候,虽说海鲜产品的进货价有点高,但酒楼的菜价更高。10年间,利润额下降了20%左右,而经营成本却增加了,增幅在25%左右。”郑蜀华先生说。
据了解,金龙渔港开业时,服务员的工资才300元左右,经营成本十分低廉;而当时的菜品售价又特别高,毛利可以做到80%以上;而10年之后,服务员的平均工资涨到了七八百元,酒楼还包吃包住,管理人员的平均工资在2000元左右,这还没包括员工的保险费等。

与之相反,菜价则是逐年下滑,虾、蟹、龙虾、桂鱼都降了,10年间,虾已从过年188元/500克降到了18元/500克;而普通的川味菜品的价格也不过22元~28元。“10年前,三五个人在金龙渔港吃一顿要花上千元,而眼下却只需200元左右。”一位何姓的读者告诉记者。
猜想二地价之变
做餐饮不如做房产
金龙渔港副总经理郑蜀华称,“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在总店这块地上做餐饮肯定没有做房产赚钱,所以,我们要把这里开发成住宅。”
记者了解到,金龙渔港的房产是自己的,企业没有房租压力。但这里是一个园林式的酒楼,占地面积60多亩,偌大的地盘只有一个一层的酒楼。“城区扩大了,羊西线三环路附近的住宅每平方米的价格都卖到四五千元了,守着一块宝地,金龙渔港能不慌吗?”一位餐饮老板对记者说。
“我们赶在今年转型停业,但金龙渔港这牌子我们不会丢,目前我们已准备在羊西线往郫县方向的路边再建一个金龙渔港。”郑蜀华说。
记者还了解到,2003年底,金龙渔港关掉机场路店以后,又于2004年停止了合江亭店的自主经营,金龙渔港就只剩总店一个自营店了,双楠店只是一个与他人合作经营的酒楼,也就是说,目前金龙渔港旗下已经没有自己独立经营的海鲜酒楼了。
猜想三价格之变
一份基围虾等于一盘回锅肉
“一份基围虾等于一盘回锅肉,你信不信?”昨日,红高粱海鲜的谢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而今海鲜早就掉价了。据他介绍,十年来,成都海鲜市场演绎了一场“大欺小”的大战,大战的武器就是价格,金龙渔港、天天渔港、红高粱等都是大战的主角。
1996年底亮相的金龙渔港大赚了一把,这让更多的投资者眼红。1997年,天天渔港也在机场路开业了。“我曾经是金龙渔港的海鲜供货商,1997年,我离开金龙渔港后开设了天天渔港。”天天渔港的陈总说。
天天渔港也是一个超大型的海鲜酒楼,仅海鲜池就占了酒楼大厅的四分之一。从它开业那天起,海鲜市场就开始了“西南之争”--金龙渔港占据西门,而天天渔港却想争霸南门。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天天渔港正是海鲜市场的价格杀手,它一亮相,一下子把海鲜市场晴雨表的虾、蟹价拉到了百元以下。
1998年,红高粱海鲜在羊西线落户了,它是高喊着“让高档海鲜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口号挑战市场的,从“周日海鲜半价优惠”到“虾18蟹18桂鱼也18”(虾每500克18元、蟹每500克18元、桂鱼每条18元),海鲜市场陷入低价大战,转眼间,文东渔港、湛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