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正常且饲料中不需添加维生素B12。Rotrnck(1973)研究证实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是一种含硒酶,维生素E有抑制脂肪过氧化的作用,而硒对生成的过氧化物有迅速解毒作用,两者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有报道,若从饲料中除去硒及维生素E,孵化后4周内仔鱼的死亡率可达49.6%;在此铒料中添加0.1mg/kg硒或仅添加维生素E,幼鱼死亡率会降低到28.4%。
2.3微量元素与蛋白质及氨基酸之间的关系
锌对蛋白质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缺锌可降低动物对氮的利用效率,硬头鳟缺锌时对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Vigeorgirski,1982)。试验还证明,在细炮分裂和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都需要有锌的存在,Dabrowska(1989)报道,尼罗罗非鱼摄取低蛋白饲料,机体内锰含量显着下降;摄取高蛋白铁锰饲料,机体高钙血症明显;摄取低蛋白高锰饲料,罗非鱼液参数、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明显减少。甘居利(1998)研究认为,草鱼生长阶段吸收锌合成核糖核酸(RNA),且色体长与锌、RHA、RNA/脱氧核糖核酸(DNA)呈显着正相关(P<0.01),而镉与RNA、RNA/DNA呈负相关。另外微量元素不同剂型也会影响蛋白质合成及生长,如李爱生和李静(1994)报道,微量元素对杂食性鱼生长及消化率的影响上,有机态优于无机态,而不同蛋白质源并不影响鱼虾类对饲料添加锌的吸收,Comes和Kawshiks(1994)研究认为,植物性蛋白和动物性蛋白影响虹鳟对锌的吸收利用,其组织和血浆中锌含量是一致的,生长差异源于蛋白质的摄食量不同。中川久机(1996)研究认为,鳃鱼血液中的5—氨基嘌呤脱氢酶活性随血液中铅浓度升高而相应下降,两者之间有极高的负相关(r=—0.93)。
3鱼虾类微量元素研究探讨
研究鱼虾类对微量元素的需要量,不仅要考虑鱼虾的种类,还要考虑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水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鱼从水环境中吸收微量元素的能力等因素。由于水体中存在微量元素比差别很大,不仅是淡水与海水两者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与浓度差别很大,即使是淡水,软水与硬水之间也有很大差别,所以很难确定鱼类对微量元素的最低需要量以及对饲料中微量元素的利用率,目前鱼虾类营养研究中,主要是采用试验动物的增重率、存活率、饵料系数、蛋白质效率等为指标,来评价其对某种营养物质需要与否及其需要量,由于鱼虾类的特殊性及对吃剩的铒料难以准确地测定,因而很难得出可靠的饵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且这种评价方法需要相当长的试养时间,如采用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细胞学等评价指标进行矿物质营养评定,可缩短饲养时间并提高准确性。刘发义等(1990)在研究中国对虾对微量元素营养需要量时,使用了一些相关的金属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羧肽酶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作为判断试验结果的指标之一,证明是有益的,尤其是各组增重和存活差异不显着的情况下更有价值。
目前我国在鱼虾类微量元素营养的研究方面进展缓慢,随着现代动物医学、营养学、分子生物学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鱼虾类微量元素营养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今后研究应侧重于:1)微量元素与鱼虾类正常生长、生殖和免疫等的关系及作用机理;2)微量元素在鱼虾类体内的吸收、运输、积累和排泄;3)微量元素间及微量元素与其他营养索之间的互作关系;4)微量元素在鱼虾体内作用的有效形式;5)鱼虾类微量元素的需要量。
微量矿物元素在动物体内含量甚微,但在肌体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鱼虾类微量元素的营养生理作用及需要量,对完善饲料营养成分,提高饲料效率和促进鱼虾类生长及维护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
1鱼虾类对微量元素的营养需要
鱼虾类需要的微量元素有14种:铁、锌、锰、铜、碘、铀、氟、硒、镍、铂、胳、硅、钒、砷。
1.1铁铁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它是鱼类等脊椎动物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参与氧的运输;在细胞氧化中是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色素蛋白等的组成成分,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传递氢的作用,鱼虾分属不同的动物门类,它们对铁的营养要求存在较大差别。Sakamoto(l978)报道,鲤鱼、真鲷、溪红点鲑缺铁时引起低血红素小红细胞性贫血,生长似乎并不受影响。Chiaki在北洋鱼粉中加铁和铝,认为铁的最适添加量为0~l0mg/kg饲料,当达到400mg/kg时鱼体出现中毒症状,试验还表明铁的需要量与骨骼、肝脏中锰、锌含量反比。佐膝秀一(1992)认为,鱼师、鳃色、鳗鱼、真鲷饲料中铁需求量(mg/kg)分别为60~160、150、170、150。弟子丸等(1976)认为,日本对虾并不需要铁。金泽夫等(1984)认为,饵料中铁的含量为60mg/kg,会抑制日本对虾的生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