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研究认为,饵料中添加锰对日本对虾的生长、存活无明显作用,锰的含量达0.003%时会抑制日本对虾生长。李荷芳等(1993)也报道,添加锰对中国对虾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饵料中锰的浓度变化对羧肽酶A的活性有影响,在饵料中添加80mg/kg锰时,酶的活性最高,当锰的含量进一步增加,酶的活性开始降。尽管添加锰对对虾没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但众多学者还是认为宜在饵料巾添加60~80mg/kg的锰。
1.5硒硒协同维生素E维持鱼虾类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大西洋鲑色缺乏硒可导致死亡率上升、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降低,缺乏硒和维土素E均会引起肌肉萎缩症,在饵料中添加0.1mg/kg硒和500IU/kg维生素E则可防止大西洋鲑色肌肉营养不良(Podyon,1976)。Hilton(1980)以含硒0.07mg/kg、维生素E4.001IU/kg的基础日粮喂养虹鳟色(水体含硒0.04μg/kg),结果未发现死亡和明显的硒缺乏症,但硒含量在0.15~0.38mg/kg以上时血浆谷胱甘肽酶提高了,当日粮硒含量为13mg/kg时会导致生长受阻和死亡率增加,故认为日粮硒的含量宜在0.15~0.40mg/kg之间,Davis(1990)就南美白对虾对硒的营养需求作了研究,认为当饵料中硒含量为0.2~0.4mg/kg时生长最好,王维娜等(1994)研究认为,中国对虾对硒的适宜需要量为0.4mg/kg吨饲料。而刘发义等(1989)试验表明,中国对虾对硒的需要量为20mg/kg饵料,并认为硒可以促进中国对虾的生长发育以及肝、胰和肌肉中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且该酶的活性与组织中硒的浓度及对虾的增重率存在线性关系。
1.6碘碘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组成成分,与动物的基础代谢有密切关系。Woodll和LaRoche(1964)报道,大鳞大马哈鱼的幼鱼和幼鲑对碘的需要量分别为0.6mg/kg和1.0mg/kg。Lkeda等(1972)用含低浓度磺(KI的形式)的水养殖鲫鱼,色体生长缓慢,当提高磺浓度到18μg/kg,则取得了最大生长。Lovell等(1982)认为,日粮中添加4.5mg/kg的磺和氟,可明显地降低鱼体棒状杆菌性肾疾病的发生率(由24%~65%降至4%)。有研究表明,碘缺乏会引起湖狗鱼、怀卵的雌溪红点鲑以及鲑鱼的甲状腺增生。
1.7钴钴也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是维生素B12构成成分,并以辅酶的形式影响某些酶的活性,在生物体内参与许多生化反应。有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氯化钻或硝酸钴或在养殖水体中加氯化钴,均可提高鲤鱼的生长速度和血红蛋白的形成(Frolova,1961;Krymova和Farberov,1964;Vinogradov和Erokhina,1962,1963;Kovalskil等1964;habalina,1964;Tomnatik和Batyr,1965;Boev,1961)。赵振山等(1995)研究表明,在配合饲料中添加23.4mg/kg的钴,对团头鲂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梁德海等(1991)认为,钴可促进中国对虾的生长,其需要量为50~70mg/kg,当钴的含量大于75mg/kg时,增长率和增重率则开始下降。而李爱杰等(1995)认为,中国对虾饲料钴的适宜添加量为30mg/kg,且钴的螯合物对对虾的增重效果较好。
2影晌微量元素吸收的因素
2.1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表明,高锰能促进动物组织对锌和铜的存留(肌肉除外),但会降低动物血红蛋白浓度和组织中铁的水平;铜能加速铁的吸收和利用,如饵料中缺铜则机体内铁含量下降。在水中钙含量过高,则不利于动物对碘吸收利用(Pond和Maner,1984)。Gatlin(1989)研究认为,斑点叉尾蛔对锌的吸收不受饲料中高钙和肌醇六磷酸的影响,而锌的水平影响铜、铁的利用,高锌导致肝内铁量下降(P<0.05)。Shm(1994)报道,缺锌导致鱼脊椎及组织中铁含量增高,且铜与钙的水平与饲料中锌的含量无直接关系。甘居利和吴光权(1998)研究认为,在草鱼的养殖中,锌与胳的作用呈负相关(P<0.05),推测锌对铬存在颉抗作用,综上所述,微量元素之间的作用是相当复杂的,既有协同作用,又有颉抗作用,从而认识和掌握其间的关系,无疑对研究鱼虾类的代谢、生理及疾病防治等有积极意义。
2.2微量元素与维生素间的关系维生素C能促进铁的吸收,并缓解铜在体内的吸收,而高剂量的维生素C,则影响色虾类肠道中铜的吸收,且降低铜在机体组织中的储存量,故饵料中维生索C高时,应适当增加铜的给量。钴是维生素B12的构成成分,并以维生素B12的形式在体内发挥生理作用。梁德海和刘发义等(1997)认为,在饲料中添加50~75mg/kg的钴,对虾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