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使用抗生素3每天定时测量体长,做好记录,进行对比,从体长增长情况判断生长是否正常。每周倒池1次,每天换水2次。
⒊室外培育 蛤苗自开始营埋栖生活至培育成商品苗,室外培养时间长达4~5个月,因此室外培育非常重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⑴铺设沙层 室外培养池底质含沙量达60%~80%时,有利于蛤苗的埋栖生活。
⑵保持充足的饵料 采取更换过滤海水、施用复合化肥、降低水位、增加光照等措施,繁殖基础饵料,满足蛤苗生长所需。
⑶严防敌害 除对台风、洪水等毁坏性自然灾害严加防范外,生物敌害如桡足类、浒苔、沙蚕、虾蟹等也应引起足够重视。放苗前应彻底清池,放养后严防滤水网破损,定期排干池水,驱赶抓捕敌害生物。
四、养殖技术
杂色蛤养殖分为滩涂养殖和高涂蓄水养殖,我地区主要以高涂蓄水养殖为主,本节的养殖技术主要介绍高涂蓄水养殖。
杂色蛤的高涂蓄水养殖多以混养为主。它可与东方对虾、脊尾白虾、鲻梭鱼、鲈鱼、沙逛鱼等混养,其中与对虾、脊尾白虾混养效果最好。下面就杂色蛤与对虾、脊尾白对混养技术作一介绍。
⒈池塘准备
要求虾塘附近没有污水注入,水源主要以利用自然纳潮为主。地势平坦,倾斜度小,便于进水淹没,排水干露。底质以硬泥或沙泥为宜。塘口面积100亩左右,虾池蓄水深度宜在150—250厘米左右,蛤埕水位100—150厘米,最低要求60—70厘米。
将塘内滩涂选择划片进行整埕。一般畦宽3—5米,高50—80厘米,蛙间距60—70厘米,以便播种及埕间管理。放苗前10天左右,养蛤埕浅锄后进水浸泡2—3天,后排水进行埕池荡耙抹光,以防浒苔附着滋生,并利于苗种附着及生长。一般以上埕和中埕养蛤,下埕(低埕)为饵料台,蛤埕面积占虾塘比例20%--25%为宜。
虾蛤放养前将塘内淤泥,残饵及已干裂的滩涂表面清除干净,并对养殖埕面进行翻耕,深度15--20厘米,曝晒3—5天后耙细平整,蓄水5--10厘米进行药物消毒,采用茶籽饼20ppm或生石灰350ppm或漂白粉60ppm。虾塘经清淤、去污、毒杀致害后,经60—80目筛绢过滤,进水洗池,严防各种害卵进入。
⒉蛤苗播种
蛤苗播种时间一般始于3月上、中旬,到4月上旬结束,通常蛤先虾后,以防受虾伤害。播苗密度依埕地底质软硬,潮区高低,苗种大小而定。一般亩放规格在800—1200粒/公斤的蛤苗30-50公斤。播苗方法采取带水播放,播苗前,先将苗种聚在木桶内,用海水洗净泥土,捡去杂质。播苗方法分为抛播和撒播两种。抛播法适用于埕面宽的蛤畦。播苗时,左手提苗篮,右手轻抓起蛤苗,用力向埕面抛播。无风时,两人在埕面的两侧交叉播种,有风时,顺风向播。撒播法,适用于狭窄的蛤埕,播苗时,苗筐放在泥马上,左右两手同时轻轻抓住蛤苗,掌心向上用力向埕面撒播。播种蛤苗时于蛤埕两边留出空地10—20厘米,供蛤苗移动穴居,以免进入沟内;蓄水播苗,蛤埕水位15—20厘米,播苗力求均匀;不宜在烈日、暴雨天气下播苗,应在大潮汛期进行,一般小潮不播苗。对虾放苗在每亩1—1.5万尾为宜。脊尾白虾苗由海水自然带入,无须放养,也可每亩放10—20斤脊尾白虾抱籽亲虾,自然产出虾苗。
⒊饵料投喂
⑴施肥培饵 于蛤苗播种后或于虾苗放养前,施足基肥培养饵料浮游生物,以施有机肥为主,每亩施粪肥(鸡粪)50—60公斤,堆放在池塘四周,让其逐步释放肥效,使池中水色变成黄绿色或浅褐色。虾苗投放后,看水色而定,一般每15天—20天追肥1次,以施无机肥为主,每亩施尿素与过磷酸钙混合肥1—1.5ppm(比例2—3:1),先溶解后喷洒于蛤埕周围水面上。至7、8月份水温上升,池内饵料丰富即停止施肥,对虾收捕后继续追肥。
⑵虾塘投饵 虾以鲜活饲料或人工饵料为宜,蛤以滤食水中浮游生物为主,虾塘坚持定时定点投饵,防止投饵不足对虾到蛤埕寻食扒苗,影响蛤苗生长和成活。
⒋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