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努力提升科技和国际化水平。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方面的科研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现有科研教学资源,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对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核心和关键技术进行多学科联合攻关,大力推广相关适用技术。加强全国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对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监测。建立水生生物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扩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有关国际组织、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间团体等在人员、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建立广泛的联系和沟通。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保护管理经验,拓宽视野,创新理念,把握趋势,不断提升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农业部就《中国水生生物养护行动纲要》答记者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纲要》中指出,我国水生生物资源已严重衰退。但是另一方面,我们感觉到市场上水产品越来越丰富,过去老百姓吃不着、看不到的品种现在都有了。这是不是有些矛盾?
陈毅德:这个问题我想从三个层面回答。
首先,关于资源衰退到什么程度,确实已相当严重,很难在短时间内一一描述。这里我举两个例子:一是长江流域的捕捞产量,解放初期每年的捕捞量有四五十万吨,现在只能维持10万吨左右;二是我国四大海域一些著名的渔汛(东海带鱼冬汛、小黄鱼春汛等)已不复存在,渔获物的营养水平也逐年下降,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现象加剧。民间有一种说法,过去带鱼像扁担,现在带鱼像筷子。
其次,市场上的水产品确实越来越丰富,因为我国水产品的产量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从1990年起就一直居世界首位,2005年达到5100万吨。新增的产量主要来自于水产养殖,养殖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已由1980年的32%提高到现在的67%。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主要渔业国家中唯一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另外,远洋渔业的发展也为我国市场上补充了丰富的水产品种。
第三,我要特别强调一点,虽然我国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但我们养殖的苗种或亲鱼80%来自于天然水域。随着天然水域鱼类资源的衰退,水产养殖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困难,渔业可持续发展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人民日报》记者:近年来不断发生大的水域污染事件,比如去年发生的松花江污染事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水域污染会对渔业生产、水生生物资源的生存和水产品的质量造成较大影响。请问,今后将采取哪些措施来确保水产品消费安全?
陈毅德:目前,我国水域生态环境确实不容乐观。据近年来我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的《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目前我国渔业水域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每年发生的渔业污染事故有上千次,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对水产品质量安全构成了威胁。
为了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我部和各地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二是加强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我部建立的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各海区和主要流域的重点渔业水域常年进行监测。发生水域污染事故后,会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禁捕等措施,确保出现问题的水产品不上市。三是强化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近年来,国家加快了水产养殖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全国已建成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39个,国家级病害防治、环境监测、质量检验“三合一”中心39个,地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10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139个,水产养殖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抗风险能力逐步增强。同时,积极推广健康水产养殖技术,进一步加强了以养殖证为基础的水产苗种、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渔药等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强化了养殖过程中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等管理措施的落实,提高了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四是实施了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工作。着力推进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出口产品原料生产场(船)、加工企业全面建立“五项”制度,从源头控制危及水产品质量的不利因素。积极探索建立水产品质量日常监管制度和模式,督促和引导企业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长效和全程管理机制。一些城市已建立了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基本上是有保障的,是安全的。2002年以来水产品质量检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