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海洋赤潮仍处于多发期
2006年,全海域赤潮发生次数较上年增加,但累计面积有所减少。有毒藻类引发赤潮的次数和面积与上年相当。其中东海为我国赤潮的高发区。大面积赤潮集中在渤海湾、长江口外和浙江中南部海域。赤潮主要影响到沿岸鱼类和贝类养殖。据统计,去年全年共发现赤潮93次,较2005年增加约13%;赤潮累计发生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较2005年减少约27%。其中,在赤潮监控区内发现赤潮46次,累计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分别约占全海域赤潮累计发生次数和面积的49%和58%。
外来入侵生物危害增大
迄今为止我国已从国外引进大菱鲆、日本对虾、海湾扇贝、长牡蛎、红鲍、象拔蚌、虾夷马粪海胆、海带等近30种海水养殖生物进行养殖或试验养殖;引进大米草、互花米草、海蓬子等滩涂植物进行栽培;大连、蓬莱、青岛、日照、台州、厦门、深圳、北海、海口、三亚等海洋
水族馆引进了近百种观赏性海洋生物;航运业中的船体附着及压舱水排放,无意中带入了外来海洋生物。外来海洋入侵生物与土著海洋生物争夺生存空间与食物,严重危害了我国土著海洋生物的生存;通过与亲缘关系接近的物种进行杂交,降低我国海洋土著生物的遗传质量,造成遗传污染;也可能带来病原微生物,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目前,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危害较大的是滩涂外来入侵植物。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