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石斑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水域,属鲈形目,2001年我国南方开始引进试验养殖。该鱼具有生长快、适应环境能力强、耐低氧等特点,其头尾较小,背部肥厚,出肉率高,无肌间刺,肉白而细嫩,味道鲜美,胶性强,无腥味。更可贵的是宝石斑含有丰富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18.9%以上的蛋白质腿颂灞匦璧陌被幔购薪隙嗟摹癉HA”(廿二碳六烯酸)和“EPA”(廿碳五烯酸)等,具有抑制血小板凝固、抗血栓、调节血脂等预防心血管病的功效,对促进发育、提高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有良好的作用。
1、繁殖技术
1.1亲鱼的选择及成熟度鉴定选择3龄鱼且鱼体无病无伤,雄性体重在800g以上,全长280mm以上,雌性体重在1000g以上,全长250mm以上的个体。非生殖期的雌雄个体无明显特征,处于生殖期的雌雄鱼体没有婚姻色及追星类的副性征,具体鉴别方法为:
1.1.1性成熟的雌性个体消瘦、体表粘液多,腹壁薄而软,腹部膨大而富有弹性,性腺轮廓明显。用特别挖卵器从生殖孔中的卵巢中部取出少许卵粒,检查卵的色泽、形状、极化程度等。
1.1.2雄性个体体色度没什么变化,体型瘦长,一般体重在800g以上的个体大多已成熟。检查时,见鱼体尾部弯曲成“弓”状,生殖乳突延长1~2cm,呈乳白色,用手轻压生殖孔有精液流出,此时的雄鱼即可作繁殖用亲鱼。
1.2人工催产当水温升到24?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催产剂多选用鲤、鲫鱼脑垂体释放激素类似物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注射方法及使用剂量视亲鱼的成熟情况而定。采取两次注射法,以促进雌雄鱼性腺同步成熟。做法是:第一次注射剂量为用量的10%,雄鱼使用雌鱼剂量的一半,在雌鱼第二次注射时注射;对于成熟度较好的雄鱼也可不注射。注射部位一般位于胸鳍基部。
经过催产的亲鱼,雌、雄分池暂养,并予以流水刺激,注意观察亲鱼活动,不时地观察其效应时间。水温控制在(24+0.5)℃,流速为3t/h,10h后检查,没有挤出卵粒;加大流速,当效应时间达到18h时,雌鱼游动活跃,频繁撞击水面,检查可发现雌鱼有明显流动迹象,轻压腹部至生殖孔处有卵粒流出。此时即可取卵。
1.3受精采用人工干法授精,即人工采卵、采精,并充分混合,用羽毛搅拌之后立即加入少量清水完成受精过程;用清水漂洗受精卵2~3次,洗去杂物及血块后,将受精卵均匀地放在40cm×20cm的尼龙着卵板上,每板放卵1.5万粒左右,挂入孵化器中流水孵化。产完卵的亲鱼消毒后放回亲鱼池。
1.4孵化孵化器水中溶氧不低于6mg/L,孵化温度控制在23℃左右。特别的专用孵化器规格一般为380cm×65cm×30cm,有进排水系统和定时拨卵装置,一次孵化宝石斑卵40万粒,孵化时的进水量为(50~60)L/min,自动拨卵装置为每分钟一次,孵化率为85%。
2、苗种培育技术
苗种培育可分为小规格苗种培育与大规格苗种培育两个阶段。
2.1小规格苗种的培育 小规格苗种培育是水花经20d左右的培育,使其全长达到2.5cm以上幼苗的过程。其饵料可用水生寡毛类(水蚯蚓)、枝角类等鲜活饵料。
2.1.1培育池 为室内水泥池,面积为3~10平方米,圆形,采用表层笛式供水,池中间有排水孔,池底及池壁表面要光滑,池底部无漏缝。培育池在使用前要用30×0.000001KMnO4溶液浸洗消毒,下池时水深度为20~40cm。
2.1.2仔鱼暂养 仔鱼暂养指刚孵出的仔鱼,在培育池内养到开食之前这一段时间的饲养管理。
仔鱼具有畏光性,应避免阳光直射,池上要有遮光设施。暂养期内,要保持水温恒定,尤其不能使水温突然下降或上升。同时池内水流控制在(3~5)L/min,溶解氧在4.5mg/L以上。
2.1.3饵料投喂 在水温为22~24℃时,孵出6~7d的仔鱼即可投喂饵料。其开口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小型枝角类或水蚯蚓。因仔鱼夜间常游到水面,因此在开始投喂时,除白天投喂三次切碎的水蚯蚓外,夜间还要增投一次卤虫无节幼体或小型枝角类。当仔鱼正常摄食后,每日投喂三次切碎的水蚯蚓即可,日投喂率在20%左右,投喂量以每次投喂略有剩余为准。
2.1.4水质控制 保持水色呈豆绿色,水中浮游生物数量丰富,但不成团或成群,不能在水中聚群打转。若饵料生物过多,则应注入新水,降低生物密度,保持水质清新。
2.2大规格鱼苗的培育
2.2.1池塘选择 选择面积0.1~0.2平方公顷,水深1.5m左右的池塘,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厚10cm左右,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pH值6.8~7.5,溶解氧4.5mg/L以上,每池配备水泵1台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