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规管理
1.水质调节 随着季节的转换,池塘水质亦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首先表现为池塘水体中浮游生物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能力下降,如有的池塘由于受底质或消毒药物的影响,微生物种群与数量非常少,水体中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如氨氮、亚硝酸氮等)不能得到有效的转化降解,池塘水质会变得越来越清瘦、越来越浑浊,从而引起池塘水体的外来营养源减少,水体的肥力不够,进一步抑制了浮游生物与微生物的生长。故在初冬季节的池塘管理中,保持水体有足够的浮游生物与微生物是管理的关键。如果池塘水体水质较肥,用药物消毒杀虫时,尽量避免使用破坏水体的药物;如果池塘水体水质清瘦,应提高池塘的肥力,多用能调节水质的药物并适当施肥。
2.病害预防 初冬季节也应该加强对车轮虫病的预防,以免引发大规模的烂鳃病。对于继续养殖的鱼类,最好不要频繁转池,防止暴发水霉病。平时要做好池塘的消毒工作,严防出血病暴发。
3.疫苗注射 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各种鱼的疫苗注射工作。
4.药物投喂 抓住最后的有利时机,对体质不太好的鱼类投喂一些必要的内服药物,以增强鱼类的体质和抗病力。
5.鱼种及时并池 为了便于鱼种越冬期的管理,鱼种应及时并池。
二、池塘修整
养殖池塘经过一年的养殖,沉积有大量食物残渣和鱼类粪便及其他垃圾等,在鱼塘底层形成一层塘泥。这些塘泥不仅影响了养鱼水体的深度,而且因塘泥含大量腐殖质,遇高温天气极易分解而消耗大量溶氧,还会导致水质恶化。此外,这些塘泥还可能含有致病菌或寄生虫,严重影响养殖鱼类的健康与成长。因此,利用冬季的好天气,对鱼塘淤泥进行全面清理,加固鱼塘塘基,对新一年养鱼极为有利。
鱼塘修整以后,不要立即放水,让塘底在太阳下晾晒半个月以上,可杀灭部分病菌及寄生虫,然后用生石灰消毒鱼塘。待消毒和加固塘基堤围完成后,可根据生产需要加入新水重新使用。
三、冬季喂养
传统的养殖方法是鱼类越冬期不投喂食料,鱼类在饥寒交迫中生活约5个月,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得不到补充,靠消耗体内营养物质维持生命。一般成鱼体重减轻6%—8%,死亡率为3%—5%;鱼种因个体小而相对体表面积大,能量散失和渗透压调节负荷比成鱼高,体重减轻10%以上,死亡率为8%—10%;特别是一些体质瘦弱的鱼种,越冬期的死亡率高达40%以上。还因鱼类长期断食,消化系统生理功能减退,代谢机能紊乱,抗病力差,开春后需要较长时间恢复体质,直接影响成活率和养殖产量。因此,改变鱼类越冬期不投喂饲料的传统习惯,采取生长旺季强化喂养,越冬期补充喂养的常年喂养方式,可大幅度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据试验,冬季水温在5℃以上时,鱼类仍然摄食和增重。草鱼在越冬期补充投喂精饲料,不仅鱼体丰满程度、体组织和血液主要生理指标能保持越冬前的正常水平,而且平均生长率达12%—14%。翌年养殖成活率和单位面积利润率,分别比对照组高24%和27%。鲢、鳙鱼在冬季投喂的养殖条件下,其效益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