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池塘无公害成鱼养殖技术规范
胡大胜
广西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一、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一)鱼种放养前严格清池
池塘淤泥过多,使池变浅,水体空间变小,削弱了池塘保肥、供肥和调节水质能力;淤泥中大量的有机质,氧化分解消耗大量溶氧;有机质在细菌作用下分解产生氨毒,抑制养殖生物的生长;淤泥中有很多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当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劣时,生物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而致病微生物却大量滋生蔓延,导致疾病爆发流行。因此,池塘成鱼养殖,在鱼种放养前必须严格清池。清池包括清除淤泥和池塘消毒两个内容。
1、清除淤泥
根据池塘的产量水平,养殖二到三年应排干池水彻底清除淤泥一次。方法是:年底捕完鱼后,排干池水进行晒塘,待淤泥晒干后,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把淤泥全部清除到塘基上,同时挖深池塘,使池塘深达3~3.5米,保持池塘水深2.5~2.8米,扩大池塘水体空间,充分发挥池塘自身的生产潜力。
对于无法晒塘的池塘,应使用污水泵或水下清淤机尽可能地清楚淤泥。
2、池塘水体消毒
鱼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消毒池塘水体,方法是:(1)干法消毒:排干池水,保持0.2米水深,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60~70公斤;(2)带水消毒:保持池塘水深1米,生石灰的用量 为每亩120~150公斤。
还可以用茶粕消毒池塘,用法是:将茶粕碾碎后用水浸泡一夜,然后兑水连水带渣全池泼洒。 干法消毒每亩用凉粉20~25公斤;带水消毒每亩用量40~50公斤。
(二)水质培育
1、花生麸培育水质
清池后5天~7天,注水入池,注水水深0.8米~1米,注水时用孔径0.06毫米(60目)筛网过滤;注水1天后,每亩用花生麸粉5~8公斤拌水浸泡2h后全池泼洒,3~5天即可放养鱼种。
2、绿肥或有机肥培育水质
清池后3~5天,注水入池,注水水深0.8米~1米,注水时用孔径0.06毫米(60目)筛网过滤;注水1天后,每亩施放绿肥400~450公斤,或施放经发酵腐熟有机肥200~250公斤,5天~7天即可放养鱼种。
二、苗种放养
1、苗种选择
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逆水性强,体表完整,无畸形,无病无伤的苗种放养。
2、试水
鱼种放养前1天,在池塘中安置1~2平方米小网箱,将20~30尾健康的3寸鲢鱼种放到小网箱中,观察24小时,鱼种活动正常,没有出现应激现象和死亡,即可放养苗种。
3、苗种消毒
放养前,严格消毒苗种,方法是用3~5%食盐水浸泡消毒5~10分钟。短途运输的苗种可直接浸泡消毒,而经过长途运输的苗种最好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吊养后再浸泡消毒。
4、放养时间
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即可放养苗种。苗种放养时间选择在阴雨天或晴天上午及傍晚,避免在晴天太阳较大、水温较高时放养,以降低苗种放养时的应激。
5、放养方法
苗种放养时,尽量分散放养,方法是在离池塘上风处岸边1米处沿池塘边分散放养;避免集中一个地方放养,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苗种。放鱼时先调运输水体的水温,保持运输水体与养殖水体的水温温差不超过2℃;放鱼时先拨动水面,将运鱼器具口贴近水面,把鱼徐徐放出。
6、放养密度
首先根据池塘条件、设施水平、技术管理水平来决定池塘单产,然后根据养殖品种、池塘单产和商品规格来决定放养密度。即:
放养密度=池塘单产/商品规格/养殖成活率
池塘单产的设计必须充分利用池塘条件和池塘设施水平,如池塘深3米以上,保持水深2.5~2.8 米,每亩配有0.75KW增氧机,保持日交换量10%左右的微流水,设计单产可达5000千克/亩;水深能保持2米左右,水源条件好的,适当配备增氧机,设计单产也可达1000~1500千克/亩;水深在1.2米左右,水源条件好的,适当配备增氧机,设计单产也可达600~7500千克/亩;水深1米以下,即使水源条件再好,设计单产不能超过500千克/亩。
三、饲料投喂
投喂高效饲料是无公害养殖成功的保证。无公害水产养殖提倡使用全价膨化配合饲料,对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建议每周至少投喂一餐青饲料。
饲料投喂应做到定时、定点、定质、定量“四定”,坚持少量多餐,每天投饲3~4次;同时以不影响下一餐鱼类抢食能力为前提来掌握日投喂量,就是每餐只喂八成饱,具体掌握到每餐投喂饲料时,到有60~70%的鱼离开时就可以停止投喂。
四、养殖期间的水质管理
1、保持微流水
水源充足的,可使池塘呈日交换量在10%左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