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强调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特别强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发展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是硬道理,但如何发展才能使我国水产养殖业在国际竞争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优势产业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一、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形势
七十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其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动物食品生产行业,平均年增长率为8.9%,畜牧业年增长率仅2.8%。2000年,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4571万吨、产值564.7亿美元;养殖产品上市率从1970年的5.3%增加到2000年的32.2%。目前,世界水产养殖和贸易仍保持快速增长,养殖水产品的增加稳定了水产品国际贸易,活跃了国内水产品市场,在增加渔民收入、减轻捕捞对资源的压力、农民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了重用。
我国作为一个养殖产量占世界总产70%的大国,入世以来,渔业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对我国水产养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该阶段渔业发展的主题,水产养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从目前水产养殖发展现状看,一些突出问题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第一,政府调控失灵、市场信息不对称、结构调整滞后、发展失衡。政府微观干预过多,宏观管理不足,表现为一些地方忽视自身资源禀赋和市场区域的差异,盲目进行养殖结构调整。造成市场失衡、产销发展不同步,水产品供求矛盾突出,渔民收益下降。第二,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一些地区为了短期经济效益不顾环境容量,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放养密度,造成水产养殖病害频发,渔民经济损失加大。第三,由于我国水产养殖多以分散的家庭经营为主,从业人员质量安全意识差,养殖凭经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第四,养殖生产中不按要求使用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的现象普遍,养殖产品药残超标,质量安全达不到标准,产品出口受阻。第五,渔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表现为农村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产权不清、经营不善,规模效益难以发挥,整体竞争力差。目前,我国农村多种合作经济组织商品化程度不到30%,渔业的商品化虽较种植业略高,但水产养殖业总体上产业化的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三、中国水产养殖发展的误区
中国水产养殖发展虽然取得显著成绩,但回顾水产养殖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正如我国经济整体发展一样,我国水产养殖发展在追求数量、追求增长速度的前提下,是以高成本、低效益换取的,是以透支未来的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取得的,特别是在发展思路上的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在养殖方式上:中国水产养殖历史悠久,传统的综合养鱼方式一直被作为经验在东南亚、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广泛流传,这是中国水产养殖史上最具有记载意义的、光辉的一页。然而,在国际上普遍关注水产品质量安全、消费者崇尚绿色水产品的今天,一些水产专家、大学教授仍在讲台、培训班等不同场合乐此不彼地传播着讲了几十年的有机肥养鱼,难道泱泱水产养殖大国就只有这点“国粹”值得与国外交流吗?
误区二-在养殖品种方面:四大家鱼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当家品种,二十多年来,我们靠以“四大家鱼”为主的淡
水鱼类养殖解决了国内市场对水产品大众化的需求。今天,中国水产养殖无论是面对国内市场,还是跻身于国际水产品贸易,无论从适应国内水产品市场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还是参与国际水产品市场竞争,都需要加快养殖结构调整步伐。但是,面对养殖病害、市场供求失衡、贸易壁垒等一系列问题,养殖业的反应是不断地更换品种,试图靠新品种、多品种规避市场风险、病害风险,规避所面临的一切问题。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使我国的水产养殖业一直徘徊在一个低层次的发展水平上,既没有一个成熟的品种,也没有一个成熟的产业,更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发展失衡的产业经受着市场严峻的考验而呈现出大起大落的趋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限制,贸易战也就成了盲目发展的必然结果。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