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随着气温、水温的继续升高,鱼类吃食更加旺盛,生长也更快,使水产动物代谢产物及残饵在池塘中急聚增加,特别是在高温天气条件下,它们极易腐败分解,引起水质恶化,并导致鱼类生病,因而7月份是水产动物疾病的重要防治阶段。
1、烂鳃、肠炎、出血等细菌性疾病呈偏重发生,局部养殖区可能会出现大面积死鱼现象。可采用综合疗法即内服氟苯尼考、三黄粉等抗菌素,外用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消毒剂来控制疾病的发生,同时养殖中要加强饲养管理,适度控制投饲量,避免水质急剧恶化,并通过勤换水等措施,保持养殖水质稳定。
2、聚缩虫、累枝虫、钟形虫等纤毛虫病,呈中等程度发生,主要危害虾蟹类。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或纤毛虫净进行治疗,因硫酸铜毒性随温度升高,毒性增强,高温季节应避免中午使用。
3、锚头鳋、中华鳋等鱼类寄生虫病呈中等程度发生。可用敌百虫、甲苯哒唑等杀虫剂进行防治,因杀虫剂对有些鱼类较敏感,要慎用。
4、罗氏沼虾狂游病呈中等程度发生。老塘如淤泥较厚,水体偏肥,水质较差,较易发生狂游病,沿池边泼洒施放10~15ppm光合细菌可控制疾病。
5、南美白对虾桃拉、白斑等病毒性病会呈偏重发生,局部养殖区会发生大面积死亡。特别是养殖环境恶劣、水质变动较大区域较易发生。针对病毒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一般在养殖环节加强疾病预防措施,如彻底清塘消毒;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切勿大排大灌;并在暴雨后气温、水质变化较大时,适当泼施生石灰每亩2~4公斤,或溴氯海因0.3ppm以及养殖过程中定期投放微生物制剂,保持水体菌相或藻相平衡。
6、甲鱼的白点病、白底板等疾病将偏重发生,这类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局部养殖场将会出现规模死亡,可用板兰根、金银花等中草药制剂预防和治疗。腐皮、疖疮、穿孔等表皮疾病呈偏重发生,可内服氟苯尼考,体外泼洒二氧化氯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