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和限制了混乱的杂交,使特异的优良品种比较容易保留下来。这也是一种人工选择,不过和选鱼一样,都是无意识的人工选择。
由池养到盆养,在金鱼的家化史上是最重要的一个改变,它所造成的影响也是最大的。盆养使金鱼活动的空间缩小,游动缓慢,而且饲料完全依靠人工供给,这不仅影响到鱼体生理、胚胎发育和金鱼体形,使其变异更多:狭长的身形发展到蛋圆形;背鳍有的残缺,有的整个退化;尾鳍变为多种形式,以适应小盆池上下转动的需要。而且由于进入盆缸饲养后,可以使饲养者比较细致地观察,加之对金鱼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深入,饲养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大量养鱼、仔细选鱼、分盆育种成为可能,因而无意识的人工选择也就提高了效力。这时的金鱼在很多方面已和其祖先的差异极大,因此很自然地在名称上也就脱离了“鲫”字,而被叫做五色鱼、文鱼、朱砂鱼、火鱼等等,到明朝崇祯皇帝时代,逐渐统称为“金鱼”。这一时期,金鱼变异的品种数不胜数,到公元1596年以前,史料中记载的品种就有:红鱼、白鱼、金盔、金鞍、锦背、印头红、连鳃红、首尾红、
鹤顶红、七星、八卦、墨眼、雪眼、朱眼、紫眼、玛瑙眼、
琥珀眼、四红至
十二红、二六红、十二白、堆金砌玉、落花流水、隔断红尘、莲台八瓣、蓝鱼、水晶鱼等等。这其中,有从颜色的变异而命名的,有从眼的变异而命名的,有从尾鳍变异而命名的,有的全身变异奇形怪状,因而也就随意命名。在当时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大批金鱼鉴赏家。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张德谦,他根据多年饲养金鱼的经验,写出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饲养金鱼的专着《砂鱼谱》。书中详细记述了金鱼的品种、饲养方法、鱼缸的选择以及选种等有关金鱼饲养的内容。
金鱼在这一时期,变异的程度较大。
4.有意识的人工选择 明朝中后期普遍采用的盆养金鱼,对金鱼的发展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到清朝前期,金鱼的饲养又重新出现了衰落的局面。原因基本上与元朝和明初相同。直到清朝后期,金鱼的饲养才又重新呈现繁荣。
自清朝道光皇帝以后,养金鱼的人越来越多,在饲养方法上又有了新的改进。讲求“欲求好鱼,须选好种”,民间有意识的选择奇异品种进行繁殖已蔚然成风,养金鱼的人已经实行了有意识的人工选择。如句曲山农(1848)的《金鱼图谱》中记载养鱼方法有“咬子时雄鱼须择佳品,与雌鱼色类大小相称。”拙园老人(1904)在《虫鱼雅集》中有“出子时,盈千累万,至成形后,全在挑选,于万中选千,千中选百,百里拔十,方能得出色上好者”。“欲求好秧,全在老鱼有材,出子必佳。”“养鱼一诀,各归各盆。母鱼食白,亦如孕娠。若相搀杂,种类不分。即或出子,必难成之。”这样的养鱼育种方法,不仅对于新品种的形成起了作用,而且新品种的数量也较过去出现的多。这些新品种,无论在色彩上,还是在体形上,都比以往的金鱼更加新奇可爱。这可使我们看到,有意识的人工选择对新品种金鱼的形成起了很大作用。这个时期的金鱼饲养是个新发展。清未北京饲养金鱼盛极一时,出现玻璃缸饲养金鱼观赏的新摆设,还有用
翡翠瓶饲养金鱼的记录,情趣盎然。据史料介绍,每年春节,北京居民都到庙会购买金鱼作为家庭新春点缀,助喜庆之乐,当时著名的售金鱼处有“知乐鱼店”、“致乐鱼店”、“来顺鱼店”等。到1893年,由于饲养技术的进展,变异又有增多,新培育出了
墨龙睛和狮子头两个品种。此时金鱼的品种已超过20种。若加上红—白相间花色的变化;品种数较前大大增加,记载也较过去详细,在鳞片结构上已有普通鳞、透明鳞和网透明鳞3种。到1904年,金鱼又有了新的变异产生,增加了望天龙、虎头和绒球3个品种。
从清末到抗日战争前的30余年间,由于遗传学的发展,人们不仅采取种种杂交方法,使金鱼产生新的变异,同时对变异的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