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6月开始,南京人对玄武湖的关注就伴随着对湖中蓝藻的治理。为抑制蓝藻生长,平衡生态环境,有关部门春节前将向玄武湖投放400万尾鱼苗。从之前的黏土技术、撒药方法到现在的投放鱼苗,玄武湖治理蓝藻的方法哪个更行之有效?投放鱼苗的数量和品种是否合适,治理蓝藻的同时会不会对生态平衡带来新的问题?
400万尾鱼会吃光玄武湖植物?
玄武湖投鱼苗治理蓝藻,市民担心重蹈南湖湖面寸草不生的覆辙
投放量由以往经验而来,主要是恢复生态平衡,专家指出鱼的品种太少
鱼类缺少影响食物链,藻类爆发
几次治理得出投鱼苗是最佳方法
据了解,1986年南京玄武湖曾出现过一次蓝藻爆发,后来离奇消失。
2005年6月,玄武湖再次出现蓝藻大规模爆发,专家认为隧道施工是重要诱因。当年9月,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和上海三爱环境水污工程有限公司用两种方法在不同湖面展开共同治理,都取得了不错的治理效果。由于三爱公司治理过程中散发刺鼻气味,最后决定由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一家负责治理。半个月后蓝藻基本消失。
2005年的治理工作中,中科院海洋所采用了改性黏土技术,由于是首次应用于淡水湖泊,业内存在不少争议。有水务公司认为使用该项技术会产生大量硅酸盐、碱性物质,而这些会封闭底泥,严重的会造成底泥缺氧,长期缺氧造成二次污染和生物死亡,甚至释放出有害气体,严重破坏水体生物链。此外,应急治理只是将蓝藻沉淀,一旦湖水再发生富营养化,蓝藻有可能还会爆发。
2006年夏天,玄武湖水藻再次多发,蓝藻出现再一次爆发的趋势。经过整治,情况逐步改善。此后,专家们分析认为,湖中鲢鱼等鱼类的缺少影响了正常的食物链,导致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大量生长,进而恶化了湖中的生态环境。平衡玄武湖的生态环境被提上了议程,这也成为了专家们的共识。“要平衡生态环境,也为了防止今年夏天蓝藻再爆发,我们这次就大量投放了鱼苗,这可以说是生物疗法。”玄武湖水务所负责人朱祝兵说。
鱼苗投放过多,水生植物被吃光
已在打捞草鱼并补种水生植物 对此次玄武湖投鱼苗治蓝藻的做法,家住南湖地区的陶先生产生了疑惑。为治理蓝藻,南湖也曾投放了大量鱼苗,结果却是湖里寸草不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400万尾鱼放进去,玄武湖是否就能恢复生态平衡呢?
1月19日上午,记者来到南湖公园,看到湖水很清,不时可见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不少居民正在湖边锻炼。记者注意到,偌大的湖面几乎是光秃秃的,看不到什么水草。
“蓝藻爆发后繁殖是呈几何级数的,人工很难忙得过来。”南湖公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李洪军介绍,2005年夏天,南湖的蓝藻和菹草开始疯长,几乎占据了湖面2/3的面积,最后决定放鱼吃草,在南湖里投放了近6000斤花鲢、白鲢及近3000斤草鱼。这对于水面面积只有48000平方米的南湖来说,数量不小。
蓝藻和菹草迅速得到了控制,但荷花、水花生、睡莲等水生植物也被草鱼吃了个精光。“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现在看来草鱼的投放有点过量了。水草太多不是好事,但没有水草恐怕情况更坏。”
今年1月5日,南湖公园管理办公室组织人工打捞上了4000斤鱼,其中大部分是草鱼。“开春过后,我们准备采购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均衡湖里的生态系统。”李洪军说。
鱼苗中有白鲢、花鲢、鳊鱼、鲴鱼
宁可派人打捞水草也不投放草鱼
玄武湖要陆续投放400万尾鱼苗,会否重蹈南湖的覆辙?玄武湖水务所负责人朱祝兵介绍,鲢鱼在国内治理蓝藻领域的成名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武汉的东湖有过一次蓝藻爆发,后来很快就消失了。科学家们调查发现,是东湖里的鲢鱼和鳙鱼把蓝藻吃掉了。此后,杭州西湖也用鲢鱼治理过蓝藻。
“以前,我们为经济原因放鱼,一年投放20多万斤鱼苗。”朱祝兵说,从2000年玄武湖隧道施工后,玄武湖几乎都没有放过鱼。这次放鱼,是为了恢复生态平衡。他介绍说,这次鱼苗投放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这400万尾鱼将不投放饵料,完全取食于玄武湖。由于白鲢和花鲢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浮游植物为主,能大量去除氮、磷,对水生植物则没有影响,而鳊鱼和鲴鱼则吃浮萍和腐殖物,有利于降低湖水的富营养化。
朱祝兵说,此次投放的400万尾鱼有四个品种,即白鲢、花鲢、鳊鱼、鲴鱼。其中,白鲢占总量的70%,花鲢占20%,鳊鱼和鲴鱼占10%。“我们也征求过专家的意见,但主要是根据我们历年养鱼的经验得来的数据。”朱祝兵解释,此次,玄武湖宁可花钱买打捞船捞水草,也没有投放草鱼,就是因为草鱼可能会吃掉很多水生植物。“要是把草鱼放进去,荷花就完了。”
投放鱼的数量不能只凭经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