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加工业相对滞后。水禽能为人类提供商品价值较高的肉、蛋和羽绒。然而,我国水禽产品屠宰加工工艺和设备落后,产品单一,档次低,大部分仍以传统的手工作坊式加工生产为主,附加值不高,不适应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影响了产业化发展。
三、促进水禽业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水禽良种繁育体系。鸭鹅等水禽生产是近几年畜牧发展的一个热点,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对于蛋鸡、肉鸡育种而言,水禽育种滞后很多,要加快水禽新品种(系)的选育,尽快改变品种混乱、主导品种不突出的问题。水禽是家禽业发展的一个重点,要以地方品种为主,根据市场需求,进行遗传改良和杂交配套,形成鹅鸭良种生产体系。针对部分地方水禽品种退化现象,积极筹建国家水禽基因库,在对我国现有鸭鹅地方品种资源进行保护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选育和开发利用。
(二)优化水禽生产区域布局。要加快制定优势禽产品区域布局发展规划,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水禽生产的整体效益。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把发展优质水禽产品作为水禽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走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根据本地实际,确定优先发展水禽品种。水禽主产区要以规模化、规范化养殖为重点,加快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禽产品质量
(三)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因水禽生产有其特殊性,在一定的水域环境中,其生产性能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所以,生产中推广水禽规模养殖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寻适合于水禽规模化生产的饲养模式,对于生产中成功的模式要积极推广并应用。当前,全国正在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方式转变,有条件的区域应以此为契机,按照“因地制宜、政策扶持、科学引导”的原则,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加强养殖规模场的布局规划,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服务,提高水禽的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
在水禽的营养需要方面,应根据我国水禽品种及饲养条件,通过试验研究,尽快制定出我国的肉鸭、蛋鸭和鹅等不同品种不同饲养阶段的营养标准,切实改变饲料营养学研究滞后与水禽业快速发展相矛盾的局面。
(四)强化肉蛋产品深加工,开拓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精深度加工,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水禽产品的综合开发效益。我国虽是水禽饲养大国,但水禽产品的开发与加工尚很落后,且不能形成规模,影响到水禽业的综合经济效益。除传统的水禽加工产品应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扩大市场份额外,应加强水禽精深产品的加工。对水禽产品的开发,应考虑建立产业化集团组织,有利于加强技术力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围绕水禽生产基地建立龙头企业,积极推进一体化经营,带动水禽规模养殖的发展。当前,水禽产品中有众多的优质品牌和特色品种,如北京烤鸭和南京盐水鸭,这些品牌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明显增加。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培育名优品牌,发挥名优品牌的效应将是水禽产业化的重点内容。通过对现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同时结合兼并、转产或改制等方式,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资本重组和资源共享,以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六)加强信息体系建设。目前,大多数种水禽场生产管理、品种资源等信息不能及时交流,或掌握不准确,无法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全国水禽信息体系尚未形成,难以准确判断市场的供求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企业生产的盲目性。因此,在全国畜牧生产信息体系建设中,应将水禽生产信息列入其中,增强宏观调控和规划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各地要注重加强信息的收集与交流,为用户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减少水禽养殖风险。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