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禽业是一个颇具民族特色的产业。水禽生产是我国家禽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禽产品因其品味独特,营养价值高,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虽然水禽生产发展迅猛,但产业水平、产品质量与消费需求的矛盾日益显现。因此,为了实现我国水禽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对我国水禽产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资源,进一步提升水禽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一、当前我国水禽生产的主要特点
(一)品种资源丰富。我国的水禽饲养历史悠久,有着许多生产性能优良的地方良种,其中鸭品种27个,鹅品种26个。著名的品种有北京鸭、绍兴鸭、金定鸭、莆田鸭、高邮鸭、建昌鸭和狮头鹅、皖西白鹅、溆浦鹅、四川白鹅、豁眼鹅等。
(二)饲养量大,居世界之首。FAO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鸭的存栏量为6.6亿只,居世界第一位,比2000年的6.1亿只,增加7.9%,存栏量占世界总存栏量10.2亿只的64.77%。当年我国共出栏鸭16.82亿只,占世界鸭出栏总量的74.68%,鸭肉产量218.96万吨,占世界鸭肉总产量的67.47%。2004年我国鹅的存栏量为2.28亿只,位居世界第一位,比2000年的2.03亿只,增加12.3%,存栏量占世界总存栏量2.62亿只的86.9%。当年我国出栏鹅4.94亿只,占世界鹅出栏总量的92.73%,鹅肉产量达197.4万吨,占世界总鹅肉产量的92.67%。
(三)区域明显。我国传统的水禽饲养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该区域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为水禽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据统计,四川、山东、广东、湖南、广西、江苏、江西、福建、安徽、浙江和河南11个省市区,2004年共出栏鸭占全国出栏总量的79%左右;四川、安徽、江苏、广东、
黑龙江、江西、吉林、辽宁、山东、湖南、河南、广西和浙江13个省市区,出栏鹅占全国总出栏量的90%左右。水禽饲养已成为许多地区特别是南方一些地区畜牧业生产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以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农民饲养水禽的外向型生产迅速发展,北方的水禽饲养特别是鹅的发展也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四)产业化程度提高。以水禽基地为基础,以加工企业、大型超市和交易市场为龙头的产业化模式不断出现,延长了水禽生产的产业链,提高了产业化程度。国内涌现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龙头企业,生产
樱桃谷肉鸭的河南华英集团年加工能力达5600万,2004年实现产值20亿元,创汇2000万美元,带动农户1万户。浙江绍兴县华舍人利禽蛋有限公司饲养40万只蛋鸭,年产加工能力12000吨,产值1亿,带动农户200多户。其他还有浙江绍兴咸享绍鸭育种有限公司、安徽宁国太阳公司,以蛋品加工著名的福建福清阳光食品有限公司、福清东阁食品有限公司等。
(五)贸易形势好。2003年我国出口鸭鹅水禽产品4.1万吨,比2000年增长27.9%,出口金额3059.5万美元,比2000年下降1552.3万美元。当年,进口鸭鹅水禽产品8659.6吨,比2000年下降35.9%,进口金额为802.4万美元,与2000年基本持平。水禽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尽管不大,但整体表现为贸易顺差,相差2250余万美元。
二、水禽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我国水禽饲养量逐年稳步增长,产业化经营水平也得到较大的提高,但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生产方式落后。从全国的情况来看,水禽饲养方式仍然较为粗放,饲养条件简陋,分散饲养仍占较大的比重。目前,很多水禽饲养场使用的水禽饲料仍然用蛋鸡料和肉鸡料代替,这与现有的水禽饲养规模不相适应。鹅的孵化,大多仍以土造孵化机结合摊床的孵化为主,生产效率低,这也增加了雏鹅感染疾病的机率。
二是水禽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多数水禽原种场规模小,选育和繁育手段落后,种群处于自繁自养状态,本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滞后,个体生产性能差异显著,遗传潜力尚未发挥,造成良种在数量上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良种推广工作进展缓慢,严重地影响了水禽的产业化发展。
三是防疫难度大。由于水禽饲养较为分散,面广量大,饲养环境不能封闭隔离。同一水域可能承载多群来源不同的禽群,极易感染各种传染病。一旦发病,传播较快,损失严重。
四是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