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县宋庄镇渔老大朱崇树,带领当地500多渔民组建了全省第一家养海公司,走出了一条靠海养海科学吃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全国八大渔场之一的海州湾渔场曾因盛产鱼虾蟹贝等近100多种海产品而久负盛名。然而,由于狂捕滥捞和环境污染,到1993年就再也形不成规模鱼汛,一些鱼类、贝类开始销声匿迹,尤其是大小黄鱼、梭子蟹、东方对虾等特产近乎绝迹。从小就生长在海州湾畔的朱崇树, 17岁开始上船,打了30年鱼。眼看着海州湾渔场日渐枯竭的渔业资源,他似乎听到了大海的呐喊、哭嚎、呼唤……
2003年,朱崇树与朱崇根、任自书、任少书等人牵头,组织老家宋庄镇四新村500多渔民,成立了养海公司,每户以各自的渔船及现金入股。公司成立后,以每年11万元的承包费买断秦山岛海域3万亩浅海域20年使用权,并先后投入80多万元从山东、福建等地购进苗种,在承包海域底播泥蚶、杂色蛤及养殖兰蛤等。
为拯救和保护海州湾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渔业资源,国家农业部和财政部决定投资1600万元,从2003年7月起,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人工鱼礁建设工程,为海州湾打造45平方公里人工鱼礁区,形成真正的“海底森林”,吸引更多鱼类在这里“安家”繁殖。经公开竞标,朱崇树的养海公司夺得经营管理权。此后,根据上海大学和省水产研究所设计方案,养海公司沉船30艘,投下混凝土礁体1000个,为鱼虾搭了1万立方米“安乐窝”。
经过三年的努力,朱崇树与500多渔民,终于在离岸15海里、辽阔的海州湾渔场上的1万亩海域,建成全省沿海第一个人工鱼礁实验区。另外,他们在苏鲁两省联手整治海水污染的基础上,还争取省市渔业部门的支持,相继于2004年7月人工增殖放流100万尾黑鲷、5万尾牙鲆和100万尾海蜇苗,于2005年6月投放了117吨杂色蛤、500万尾中国对虾、50万尾黑鲷和100万尾海蜇苗,于2006年5月投放了400万尾中国对虾苗。
今年春,大海给养海护海的人们带来了丰厚回报:中断10余年的鱼汛重现海州湾!虾婆数量同比成倍增加,带鱼、鲳鱼、马鲛、章鱼鱼汛闹猛。不捕鱼的朱崇树也很开心,因为从5月初,兰蛤进入收获期,他的养海公司组织所属的100多艘夫妻渔船开始起捕兰蛤,卖给当地及山东沿海的养殖户喂对虾、车虾、梭子蟹等。公司实行统一管理,“订单”起捕,每艘船一天的采捕量均在150~200塑料编织袋之间,每袋40多公斤售价30元左右。所有收益先入公司账,然后每隔10天按户平均分配一次。整个兰蛤起捕期大约5个月,渔民户均净收入在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