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鲈又名海鲈,属鲈形目,鲈科,花鲈属。体长稍侧扁,略呈纺锤型,肉食性,广盐性,较耐低温,适温范围3℃~29℃,最适水温16℃~27℃,是一种海产珍贵经济鱼类。自1989年以来,国内广泛进行了花鲈的淡水池塘养殖,生产实践表明,该鱼病害少、生长快、易捕捞、产量高、效益好,肉质嫩、味道美、营养丰富,有生肌补血和滋补强身等保健作用,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1. 池塘要求 尽量挑选淤泥较少的沙壤土质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为667 平方米~4000 平方米,水深1.5 米~2米,要求池底平坦,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水、排水方便。池塘先经干塘暴晒,在放养前15天进水深10厘米左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25公斤、隔天再用漂白粉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消毒;放养前5天,用60目筛绢网过滤注入新水。
2.最好在春季放养已淡化、驯化的隔年花鲈大鱼种。鱼种须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若从沿海地区购入花鲈夏花,苗种必须经淡化处理和强化培育后放养。淡化池面积300平方米~600平方米,淡化前将池水盐度用食盐调整到与苗种产地盐度一致。苗种入池后每天抽出池水的1/4~1/3,再加入等量的淡水,期间要充气增氧,同时每天投喂适量的新鲜鱼糜,淡化时间一般为7天。淡化后的夏花,可用密眼网在养殖池围出一定面积进行饲养,每平方米放养量为10尾~15尾。花鲈苗种阶段主要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除应肥水下塘外,还要通过人工诱食、驯化使其逐渐转食。开始投喂鱼糜,每天投喂三四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左右,以后慢慢在鱼糜中掺入切碎的新鲜野杂鱼肉或鲈鱼配合饲料,并逐渐减少鱼糜量,增加鱼肉或配合饲料量,直至完全摄食野杂鱼块或配合饲料。投饲时先用工具拍打水面或制造响声,让鱼种形成摄食条件反应,然后将饲料均匀撒投。培育期间要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及时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和缺氧。当花鲈体长达10厘米左右时,便可撤除围网让鱼游入养殖池。一般每667平方米放花鲈鱼种1000尾左右,搭配大规格花白鲢鱼种50尾~100尾,以改善池塘水质。
3.花鲈是凶猛鱼类,饵料不足时会相互残杀。养殖期间须保证充足适口的饲料,可根据当时情况投喂新鲜野杂鱼或冰鲜鱼。为更好地促进花鲈生长,一般多采用鲈鱼颗粒饲料投喂。鱼种刚入池时,投饲范围要广,使其有更多的摄食机会,以后逐步定时、定点投喂。选择位置居中的地方,用竹、木跳板伸入池中水面,距池岸6米~7米,搭设投饵点,一般小池设一二个,大池三四个。这样的投饵点饲料投撒面积大,鱼摄食时不易混水,而且可容纳较多的鱼均匀摄食。投饲时,用泼水声或拍打器具声给鱼发出信号,使之形成取食条件反射,并按“四定”方法投喂。根据花鲈不喜强光的习性,每天可在日出和日落时分各投喂1次,每次投喂时间30分钟左右,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6%~12%,11月份后为3%,具体投喂量视天气、水温、光照强度等情况合理调整。
4. 日常管理花鲈要求水质清新,每升水体溶氧量4毫克以上,因此须勤注水和换新水。一般养殖前期保持池水深1.2米左右,每隔5天~7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深10厘米~20厘米,随着水温升高逐步加深池水至最高水位。高温季节每天换池水30%以上,并合理开机增氧。每半个月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公斤~1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1次,以改善水质。坚持早晚巡塘,观察鱼活动及水质等情况,尤其要注意观察有无鱼类浮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月每立方米水体用万消灵20毫升对水全池泼洒1次,预防鱼病。
花鲈几种常见病的防治方法:水霉病,多在3月~4月发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对水全池泼洒,2天后再用1次;车轮虫与指环虫病,一般在5月份发生,可每立方米水体分别用硫酸铜0.4克、晶体敌百虫0.5克化水全池泼洒;细菌性肠炎病,7月~8月为多发期,可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1.4克对水全池泼洒,并每50公斤鱼用捣碎的大蒜头0.25公斤~0.5公斤或土霉素5克~10克,拌饲料投喂,连喂5天~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