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矛盾,如饵料、空间、产卵场的竞争及相互残食,而造成了此阶段种群的急剧变化,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有时还会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或上升。
5.优势种群稳定:经过水域生态环境中各因子之间的激烈竞争,种群在竞争中逐渐出现了自然生态平衡。水域中的各生态因子相互平衡,银鱼开始成为优势种群,种群开始出现稳定的局面,移植增殖才获得圆满成功。如果在种群与生态环境的激烈斗争中急于大量捕捞种群,势必减弱银鱼种群在生态环境中的竞争力,使其不能形成优势种群,势必导致移植的失败。
因此,为了合理地利用资源,在捕捞之前,必须进行资源量的估算;另外,对水域中银鱼不同阶段的生长、种群密度和饵料生物数量的变动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水体的供饵能力和生态潜力,进行更合理地评价移植增殖效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渔业捕捞计划,以保证银鱼资源的稳定性。
(七)加强银鱼资源增殖保护,提高银鱼移植增殖效果
1.保护水库生态环境,保持和提高水域生产力:水库是防涝排洪、蓄水灌溉、发电、养鱼,综合利用地表水资源的水利系统工程。在其径流区域内建立以水体、林地、草地等自然或人工生态系统为中心,以主要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为目的的生态工程,使水库资源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高水库生态经济效益,是水库管理部门的重要任务。鱼类是水库的主要产品,水库生态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渔业产量。因此,保护水体不受污染,保持水体中有一些营养盐类的含量,提高水体中初级生产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可根据水库供水对水质不同的要求,采取施肥、调节水质等措施,为银鱼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水库的控制和开发利用上,要尽可能兼顾鱼类繁殖季节对水位的要求。在泄洪放水时,要兼顾鱼类防逃工作,为布设拦网设施提供条件,以尽可能减少银鱼资源的随水流失。
2.选择和划定银鱼资源保护区:银鱼种群结构简单,养殖数量100%是当年补充的群体。而补充群体数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当年的渔业产量。所以如果在繁殖期内在全水域范围内开展捕捞,势必破坏其繁殖过程,减少亲鱼数量,毁坏、杀伤受精卵,减少补充群体的数量,导致渔业产量下降。因此,要根据银鱼的繁殖生态习性,在移植水域中,选择和划定资源繁殖保护区,有利于银鱼的资源繁殖保护。银鱼属于敞水性的鱼类,适宜生活在具有一定沿岸、比较宽阔水域的中上层,到了繁殖季节,它游向底质较硬、淤泥较少的沙底浅水域、避风向阳的库湾、库汊,进行产卵繁殖。因此,根据银鱼这一繁殖习性,可在水面中划定5%~10%的适宜水域,划定为资源繁殖保护区,禁止一切捕捞船只进入。这样在繁殖季节,有一部分银鱼可以在保护区内得到繁殖,保证了补充群体的数量,提高了种群增殖的效益。
3.确定禁渔区、禁渔期:在渔业水域内划定5%~10%的水域或更大的水域作为常年禁捕区,作为银鱼生长,繁衍生息的安全场所,以保护一部分银鱼不断地为银鱼种群提供补充群体、增殖资源。
同时,要确定银鱼的禁捕期,根据银鱼的不同种类、不同的产卵期,分别确定。太湖新银鱼的春群应是3~5月,秋群应是10~11月;而大银鱼则应是12月下旬至翌年3月底为禁捕期。这样,与银鱼的生态习性相吻合,确保了产卵亲鱼的繁殖、大量增殖的补充群体,保证其增殖潜力,可获得更大幅度的增效。
4.调整移植银鱼水域中的鱼类种群结构
在银鱼移植的水域中,适当减少鲢鳙鱼的投放量,增加一些与银鱼不相互竞争食物的草食性鱼类;同时,要清除和抑制小野杂鱼和凶猛鱼类。小野杂鱼虽然个体小,但与银鱼争夺空间、饵料,特别是池沼公鱼,会互相残食,所以在移植银鱼水域中,最好不要同时移植池沼公鱼。凶猛性鱼类,主要是鱼白类,马口类和鱼感鱼,它们繁殖力强,活动空间为中上层,主食小野杂鱼、虾,与移植银鱼相矛盾,所以要加强清除。
5.确定合理的银鱼资源留存量:向水域中移植银鱼成功之后,要进行银鱼在水域中的分布、生长、食性及繁殖习性等方面的跟踪调查研究,进行繁殖评估,以确定其合理的捕捞量及其留存量。由于移植银鱼的历史还不长,对于不同类型水域移植银鱼资源形成后,其捕捞量的具体确定,还有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