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为我国特有的大型两栖动物,具有极高的科研、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几年人工养殖大鲵逐渐兴起,但病害也随之蔓延。防治大鲵病害有喂药、搽药、打针、药浴等多种给药方法。大鲵一旦发病,治疗上的工作与其他动物有很大区别,因为大鲵皮肤薄,容易受伤感染病菌,个体较大,大嘴有齿能咬人。根据我公司大鲵养殖场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打针这一方法最为有效,因为药液直接注入大鲵体内吸收快,但给大鲵打针的技术值得注意的地方较多,现将¾验总结如下。
1.注射器、针头长度要适宜 注射器可选医用一次性注射器,容量为5毫升。因为这种针头适宜给大鲵打针,经过实践,对大鲵受伤作用小。进针深度成体为1厘米、幼体为0.5厘米左右。
2.注射角度要正确 大鲵由于皮肤很薄,进针容易,但大鲵个体大,为软骨动物,身体活动强度大,容易使注射角度偏斜,造成注射不到位。正确方法是:待大鲵安静不动后,手握注射器,将针头固定牢固,再使针头与大鲵体表呈45度角快速进针。注射药液后不要急于将针头拿出,待半分钟后,再轻巧收针,以免药液外流。
3.选择最佳的注射部位 大鲵虽然全身肌肉柔软,进针的部位多,但实践证明,给大鲵注射的最佳部位是在腹部肌肉。因为,在给大鲵前部注射时,大鲵容易将头伸过来咬人,而躯干部是大鲵的内脏器官分布区,腹部则容易进针,且安全。
4.药量不宜过多 大鲵对药物较为敏感,一般注射药物后,有脱皮现象,药液注射过量,会导致大鲵在池中狂游,顶撞池壁,因而受伤;如严重过量,大鲵全身瘫软,不摄食、不活动,易引起死亡。一般抗生素药物其剂量应控制在每公斤体重1万单位,每头每次注射液不能超过5毫升。一般3毫升为适宜。大鲵活动能力强,具有喜静怕惊、喜暗怕光等特性。在给大鲵注射药物时,除了要保证大鲵的安全外,也要防止大鲵咬伤人。根据¾验做法,先将药物配好,吸好药液到注射器后,两人用担架将大鲵从池中捉起,再放入塑料大盆中。此时,辅助人员要防止其爬出盆外,待其安静后,用手帕打湿后,盖到大鲵头部上,可以有效减少其掉头咬人和·动躯体,最后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