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余氯浓度,避免氧化性的余氯过高而降低抗氧化剂异Vc-Na的浓度。
②在原料解冻过程中,为保持0℃而直接加冰势必稀释抗氧化剂的浓度。可以将冰用薄膜包裹后加入。
③控制清洗工序:
清洗1:要求这一流程能尽快地完成。因为过度、过分的水洗将造成水溶性的异Vc-Na的流失。但鳞与尾的结合部大肠菌较多,要求彻底性去鳞。为解决这一矛盾,应在这一步骤认真管理,既控制水洗的时间,又要去鳞干净。
清洗2:清水洗后,在用加抗氧化剂的冰水清洗前一定要沥干水,防止污染及反复使用稀释抗氧化剂的浓度。也可以在剖片后不进行水洗的工序,而采取装盘时用手以异Vc- Na溶液轻抺红鱼的表皮,来补充去鳞工序中损失的异Vc-Na。
④镀冰衣时再次用0.3%的抗氧化剂异Vc-Na处理。
2.3 红鱼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问题
由于红鱼肉质优良,鱼体内水分含量较高,易于腐败变质,因此,在红鱼加工过程中微生物控制问题也非常重要。要求检测原料的细菌数在(1.0~5.0)×105个/g间,大肠菌群在3.6~9.1MPN/g。进口红鱼的原料中有时可能会有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2003年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3批进口红鱼中检出了李斯特菌。但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不允许使用消毒剂对鱼体直接处理来控制微生物。这是由于一般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是利用其氧化性起消毒作用。产品中直接采用氧化剂类的消毒剂,不仅法规上不允许,还会直接氧化鱼体色素加剧变色,降低还原性极强的异Vc-Na护色效果。况且50mg/L浓度的次氯酸钠其消毒作用甚微,尤其在鱼体是湿的并在异Vc-Na处理过的情况下。可以这样说,红鱼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绝大多数是靠0℃冰水来进行的。另经实验,红鱼鱼片加工在剖片、修整等工序,在卫生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下,大肠菌群污染率会很高,可达250MPN/g以上。因此,要求各工序的刀、砧板、手、操作台、分级所用的秤等每小时采用100~150mg/L的次氯酸钠溶液消毒一次。
控制加工速度、加工温度可降低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一般情况下,因原料可能会含有李斯特菌而对原料进行特殊的处理是必要的。这是因为:①目前对进口产品有不得检出李斯特菌要求的国家仅限美国和加拿大;②李斯特菌对酸相对较敏感,在pH4.4下完全被抑制,而完全抑制沙门氏菌的pH值须达到3.7以下。对有特定要求的产品可采用醋酸或柠檬酸(柠檬酸常用作抗氧化剂的增效剂,兼有护色作用)对产品抑菌。
3 产品质量指标
3.1 感官指标
色泽:表皮呈鲜艳的褚红色,有光泽,鱼肉呈米白色;组织及形态:组织紧密,肉体完整,鱼体 表皮无破损,鱼体表面无直径超过3cm的黑斑。
3.2 微生物指标
细菌总数少于1.0×105个/g,大肠菌群数小于3MPN/g,不得检出沙门氏菌和霍乱菌。
4 小结
以美国红鱼为原料,主要通过剖片、挑虫、单冻等工序加工成色泽适合国际市场的单冻美国红鱼片。在加工过程中用0.3%的抗氧化剂异Vc-Na处理可以起到理想的护色效果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