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正常水平的90%,它可以导致肠内黏膜和血细胞的坏死。这些细胞可以产生胰腺和胃腺,使一些器官颜色变浅这些副作用反过来又导致鱼类生长缓慢,饲料效果变差。
组织病理学研究发现,霉菌毒素B1可引起(甲壳动物)肝胰腺的损伤,这种损伤还会引发其他病情,虾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会影响到产量。菲律宾学者还发现虾饲料的霉菌毒素浓度在73.8 ug/kg时虾生长缓慢,且较容易得皮肤病。
2.2 CPA 的危害
Cyclopiasonic acid(CPA)是由曲霉菌和青霉菌产生的毒素,气候温暖时它常常和黄曲霉毒素被发现在同一样品里,甚至比黄曲霉毒素还常见。黄曲霉毒素只有在最高浓度时才会减缓鱼类增长,降低其血红细胞的数量;而CPA含量0.1 mg/kg时就可以产生同样的危害,并在较高浓度时还会带来消化道的坏死。如每千克体重鲶鱼注射7.0 mg的CPA,鱼类就会发生剧烈的痉挛并在30 min内死去。
2.3 赭曲霉毒素的危害
赭曲霉毒素也主要是由曲霉菌和青霉菌产生的毒素,包含了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其中以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最强,赭曲霉毒素A具有肾脏毒和肝脏毒。它经常危害鱼类的肾脏。而且当其和其他毒素一起出现在饲料中时会加强其他毒素的危害。当人、畜摄入被这种毒素污染的食品及饲料后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或致畸、致癌、致突变。口服赭曲霉毒素对生长期的虹鳟鱼其半数致死量是4.7 mg/kg,对虹鳟鱼的危害有肝脏坏死、颜色变暗、肾脏肿大、死亡率变高等。
2.4 脱氧瓜蒌镰菌醇的危害
脱氧瓜蒌镰菌醇简称DON.也就是常说的呕吐毒素,是由镰刀霉菌代谢产生的,在霉变的小麦中DON是一种很重要的毒素。喂养虹鳟鱼的饲料中的DON在0.2 mg/kg浓度以上时。将减缓鱼类生长。当喂养虹鳟鱼的饲料浓度达到20 mg/kg时,将会发生拒食现象。
以上是常见霉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危害,在实际情况下,霉变的饲料可能含有超过1种的霉菌毒素。而霉菌毒素具有协同作用,两种毒素综合起来的危害比单独作用的危害还要大。
3 水产饲料的防霉对策
3.1 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
原料进库时应逐包检查,严控原料的含水量。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等含水量应不超过l4% ;麦类、次粉、糠麸类等含水量应不超过l3%;豆籽饼粕、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向日葵仁、饼粕、花生仁饼粕、鱼粉、骨粉及肉骨粉等含水量应不超过12%。
3.2 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水分和温度
加工水产饲料过程中,必须按规范操作,做到彻底冷却后,再装袋、运输、使用。水产饲料和原料即使符合安全水分要求,若包装密封不合格,也会因吸湿作用导致霉变。据试验,采用双层聚乙烯薄膜包装饲料产品可有效地提高防水作用,在温度5~32℃ ,相对湿度40%~75% 条件下,对达到安全水分的饲料可储备一年,并使产毒菌素、黄曲霉和串珠镰刀菌的带菌量逐渐下降。
3.3 加强饲料原料和产品的贮存、包装和运输的管理工作
3.3.1 仓库设施 储藏饲料的仓库应具备不漏雨,不潮湿,门窗齐全,防晒,防热,通风性好的特点。改善仓库储存条件,控制仓储温度、湿度,必要时使用化学制剂灭虫。
3.3.2 日常管理 搞好包装密封,切断水分和氧气的吸收通道,就可有效地防止霉变。饲料产品在运输途中应防止雨淋和日晒。应向中间营销商和用户强调饲料产品的储存和保管。
缩短水产饲料产品和原料的保存期,库存原料要有适量存货;但也不宜大量购存,一般以半月用量为宜。产品生产要严格执行以销定产制度,产品生产后在7~1Od内出库,按季节、品种严格执行产品保质期制度。
3.4 应用水产饲料防霉剂
3.4.1 单一型防霉剂 目前我国生产的水产饲料防霉剂产品如克雷灵、除雷净、霉敌101等,其主要成分均为丙酸及其盐类。进口的饲料防霉剂产品如露保细盐、万路保、克霉霸、待华抗霉素等,其主要成分也均为丙酸,露保细盐的主要成分为丙酸钙。其他的防霉剂还有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山梨酸钠、山梨酸钙、苯甲酸、苯甲酸钠、富马酸和富马酸二甲脂、甲酸钙、脱氢乙酸和脱氢乙酸钠等等。
3.4.2 复合型防霉剂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