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东海之滨的浙江台州市椒江区岩头村历来是一个农渔兴盛的“鱼米之乡”,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饶的物产资源曾使该村在改革开放后以“富甲一方”而著称。
但自从1980年以来,随着众多医药化工企业在岩头村旁的浙江椒江医药化工区落户和投产,该村居然成了这些医化企业大肆排放化工“三废”(废气、废液、废渣)的天然堆放场。这不仅使岩头村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各种农作物和水产品逐年减产以至绝收,也对村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摧残。仅2001年1月至2002年4月,在该村亡故的9人中,就有5人和1人死于癌症和气管炎。
近年来,尽管台州市政府和环保部门对该村附近的医化企业不断加大治污力度,但岩头村的环境面貌还难以得到显著改善。全村1772名村民至今仍处在臭气污水毒渣威胁中的生态灾民状态。他们迫切希望尽早迁移岩头村以远离医药化工区的众多污染源。
新华网浙江频道 记者:崔砺金 章苒 摄影:谭进 编辑:卞君君 监制:何玲玲
天蓝水清鱼跃的情景只“活”在人们的记忆里,记者所见所闻,触目惊心
图为:3月12日晚,岩头村旁一家医化企业的热电厂正开足马力排放含有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等成份的废气。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从附近医化企业排放的有毒废气一直弥漫在岩头村上空。
2003年3月12日,椒江已经整整下了一天的雨。晚上9时,虽然我们的车离岩头化工区还有一公里,车窗打开,还是能够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异味:离化工区越近,化学品的气味越浓。随着厂名更替,气味也变化万千,有时是死鱼的味道,有时是氨水味、皮蛋味,有时是呛得人咳嗽的气味,有时味道香甜又很好闻,当地人告诉记者,这种甜味很毒,是苯挥发的结果。
空气刺鼻辣眼,在化工区主干道的尽头,记者看到两个巨大的烟囱正向夜空冒着滚滚浓烟。环保部门的同志后来跟记者证实说,这是热电厂在加班加点,夜色中的白烟主要是二氧化硫和粉尘的混合物。
紧挨着两个巨大烟囱,就是居住着1772位村民的岩头村。在村支书李玉正的家里,记者用衣服捂着鼻子问:“这么浓的气味,晚上能睡得着吗?”李玉正说:“很浓吧?今天还下过雨呢,应该好多了,我们早就麻木了”。
图为:3月14日,习习春风正将浙江椒江医药化工区内一些医化企业排放的废气缓缓吹向岩头村,空气恶臭令人作呕。
李玉正说,岩头村民原来靠跑海和种柑桔为生。现在虽然身靠大海,但是海里面梅鱼、黄鱼、大鱼、螃蟹都绝种了,一条也找不到。从前这一带都是桔子树,种的黄岩蜜桔还是地方特产,后来化工厂不断排放废气、污水,桔子开花,花全掉了,桔子先是减产80%,现在干脆绝种了。李玉正抱怨:“化工厂把岩头村村民的饭碗砸了,简直是刽子手”。
57岁的丁祝来,曾经做过岩头村的村主任,现在是岩头村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他对记者说,从前岩头村村民都是到附近山上取山泉水作饮用水,现在山泉水也不敢喝了,怕大气污染后水有毒。现在全椒江的河水都不能做自然水,椒江花了2亿多元从50公里外的黄岩山上引了水库的水来,每吨要收1·95元。“大气污染根本没办法解决,现在雾天多。以前这里鸽子多,现在一个也没有了”丁回忆道。
生态恶化带来疾病的增多,就连兵源也少得可怜,"整体搬迁"成为老百姓的期盼
图为:3月14日,2岁的椒江女童林海正在父亲林建勇的帮助下向记者举起自己仅长了两只手指的双手。林海正的母亲从1997年起在一家紧挨着岩头村的医化企业做化学品投料工,于2001年3月产下双手先天畸型的林海正。经染色体检查排除了林海正的父母遗传基因异常的可能性后,其全家已向当地法院起诉状告这家让育龄妇女接触苯、甲酰胺等毒性物质的医化企业。
年仅两岁的林海正向记者露出童稚的微笑,可他的父亲林建勇却一脸愁容:女儿刚一降生,双手除左手拇指、食指尚存外,其余8个手指残缺。林建勇认为孩子残疾是由于妻子在化工区内的一家企业当投料工,从事投放有害药化物质苯、甲苯所致,气愤之下的林建勇与企业打起了污染造成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
在岩头村78岁老人周杨法的家里,老人一见到记者就叫苦说:“我的两个孙女,读小学时路过水管理处旁边的化工厂,一阵风吹来,毒气吹到脸上,两个小孩当场眼睛睁不开,眼泪直流,昏倒在地上,幸亏有路人抱到医药抢救,要不就没命了”。
近年来,岩头村不仅癌症死亡人数增多,患气管炎的人比例也相当高。据村里统计,1991年至1995年亡故的50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