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江区东郊乡周溪村的一个山坳里,有一个财神宫,常有善男信女前去烧香拜神;而在财神宫背后,有一栋二层楼房,楼房前面是一口大池塘和几十个水泥砌的小水池,池塘周围的山地则栽种了果蔬花草……每天,都可见一个瘦瘦高高、60多岁的老人,要么在为他蓄养的鱼儿、龟儿忙这忙那,要么半躺在摇椅上,临着水色山光,吹那习习凉风。偶尔,他往鱼塘扔一个包子,霎时,水波轻漾,几十只鱼儿、龟儿从四面八方急游而来争食……
这位老人,就是当年“嘉应锦鲤”科研带头人、原梅州市水产研究所所长吴恭文。自1963年从武汉大学生物系毕业就一直从事水产研究的他,在1997年退休后,仍乐此不疲,先是在梅城凤尾园的家里养了6年、100多只龟,接着,从2003年10月起,又干脆“隐居”在这个山坳里,为心爱的鱼儿、龟儿建起一个小小的绿色家园。
作为水产科研工作者,吴恭文与鱼儿、龟儿之间,有着太多的故事——
“嘉应锦鲤”喜进中南海
1984年,吴恭文从广西南宁市农业局水产科调回老家梅县地区水产研究所。1985年初夏,广州市引进了当时最为流行、几乎垄断整个世界市场的日本锦鲤,不久,梅县地区水产研究所便从广州购进50尾日本锦鲤进行研究。针对日本锦鲤身形圆不够侧扁、鳍条短而硬、花色规律性稍差的弱点,从广西购进良种长鳍鲤与其杂交,采用专池育苗、低温催产,四次均获成功,受精率都在90%以上,于1986年6月育出嘉应锦鲤苗1.5万尾,特点是鳍条长而软、体色多样鲜艳,富有规律性;共8个品系近百个花色品种,其中还有紫身红丹顶、红黑紫三色丹红、四眼五彩等名贵品种。
1986年6月上旬,吴恭文独自带上500尾嘉应锦鲤苗赴京,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销,第四天即被钓鱼台国宾馆管理局看中悉数买去,放养在中南海的水池里。1986年7月,《南方日报》头版以《嘉应锦鲤喜进中南海》为题报道了这件事;1987年,中央电视台“东南西北中”栏目制作播出了长达3分钟的《嘉应锦鲤》节目。“嘉应锦鲤”名噪一时。吴恭文也因《锦鲤杂交育种的研究》获得1987年省政府颁发的“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养龟:平均每天长1.8克
1997年4月,吴恭文退休了。他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会跳舞,演奏钢琴、二胡等多种乐器,但他的晚年生活并没有选择发展这些业余兴趣,而是继续他的老行当。他认为乌龟长寿、抗病力强,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但是,养乌龟就像“养石头”,老长不大,怎样才能使它们快长快大呢?他托人制作了100多个大小玻璃箱,就在家里蓄养金钱龟、黄喉水龟、巴西龟和鹰嘴龟共100多只,亲自为它们配制饲料、喂食、换水、清洗水池、拍照、记录科研日志,还把乌龟放在恒温箱,打破其冬眠规律……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从1997年4月到2003年10月,吴恭文在家里蓄养了6年多的乌龟,认真观察掌握其生活习性,归纳总结其生长规律,探求让其快长快大的“偏方秘诀”。他蓄养的100只巴西龟,曾创下两个月内平均每只每天长1.8克的纪录;蓄养的金钱龟,曾有8个月增重6两的纪录,而且有只金钱龟一次产下3只受精卵……
为爱宠建个绿色家园
1993年,在儿女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