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间交配(linecrossing)得到。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你手上有一个红色的系统,但色泽总是没有别人的亮丽。研究孔雀鱼基因的Larr教授已发现有大约4~5个不同的基因控制红色的表现,如果你的红色系统自始以来就是缺少了其中某一个或两个基因,就可以试着以杂交的方式重新引入这些基因,以增加系统中红色的表现。
或是以作出大型的背鳍为例,你可以依传统自交的方法,经过好几个世代细心地选种,也许可以得到大型鳍的个体,不过也可以利用杂交育种,快速引入大型背鳍的基因,在短时间内完成育种。
当然,在引入系统外的基因同时,系统本身的优良性状也必需保留着,因此你必需持续维持原本的系统,否则原系统的特性将会消失不见。
在进行杂交育种时要选择什么样的系统作为引入基因的对像呢?杂交用系统也必须是经过自交或同系统互相交配多代后所得到的稳定系统,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系统中,每一代雄鱼的外表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
杂交用系统必须跟你原本维持的系统为同一类型的种类,也就是说,红色系跟红色系杂交,蓝色系跟蓝色系,或礼服同色系之间也是可以互相交配的。当然,此系统必须带有你想引入的表现型。
在找到符合上述条件的杂交用系统时,接下来要作的是分别选择两系统中表现型最好的公鱼和母鱼,然后相互交配,这样你就会得到两个交配的组合数(杂交用系统♂x原系统♀或原统统♂x杂交用系统♀)。这么做的原因是在于我们不知道哪种组合会最好,而得到的子代当然必需分开饲育,如此一来才可在未来分辨出何种组合是最好的杂交组合。
杂交后得到的第一个世代称之为F1,第二个世代称之为F2,接着以此类推。如果你幸运的在F1的雄鱼中发现你所想要引入的特性已表现出来,这表示控制这些特性的基因是显性的,因此会在F1就表现。这样的情形不是时常发生,当你碰到此情形时,将F1中你认为最好的雄鱼挑出,并与原系统的母鱼交配(记得要维持好你的原系统!)。这样做可以让你在杂交后快速的回到原系统进行固定基因的工作。F1雄鱼挑选的要点在于,必须选择表现形和原系统最像且带有你想引入的特性的鱼只,接着将此鱼与原系统母鱼交配,产生F2。这个方的的重点在于只使用原系统的母鱼,并反复将交配后的最佳雄鱼选出,与原系统母鱼进行交配的动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快的把欲引入的基因导入原系统中。
在上节我们提到了有关杂交后在F1就出现我们想引入之表现性的做法,但并不是每个杂交育种都可以这么好运,有时候在F1并不会表现出我们想要的特性,不过这并不表示杂交失败。在F1没有表现欲求的特性可归纳为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就是此特性为隐性,再着就是控制这个特性的基因只带在F1的母鱼身上。
当所想引入的特性没有在F1表现的情形发生时,必须将F1的兄弟姐妹相互交配,以了解控制这个特性的基因是否为隐性。如果是隐性的话,在交配后得到的子代(即F2)中会有25%带有你所想看到的性持表现出来。接着选出F2中外表跟原系统最相像且带有欲引入特性表现型的雄鱼,与原系统的母鱼交配,得到的子代为F3。这里又再次说明了维持原系统的重要性。由于隐性基因在F3世代不会表现,因此必须再把F3的兄弟姐妹相互交配一次,得到的子代会有25%表现出此隐性的基因。
为何隐性基因不会在F3中表现?原因在于隐性基因必须成对存在时才会表现,只有从F2挑出来的雄鱼带有此隐性基因,而原系统母鱼没有,所以交配后得到的F3只带有一个而非成对的隐性基因,必须靠子代相互交配才可得到相互配对的隐性基因。
在这大家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如果欲求特性为隐性基因,则必须轮留使用两个世代循环才可得到结果,也就是说在此方法中每次交配得到的子代必须保留,并在下一个循环与原系统母鱼交配。
还记得另一个欲求表现型没有在F1表现的原因是其基因只存在于F1的母鱼身上吧,因此除了将F1子代间相互交配,以确认是否为隐性基因,同时还要把F1母鱼与原系统雄鱼交配。以原系统雄鱼跟杂交后得到的母虫交配,连续几个世代即可稳定的把欲求特性引入原系统中。
总之,进行杂交育种时可能碰到以下三种情形,第一种为欲求性状是显性,第二种为隐性因此在F1不会表现,第三为基因在F1母鱼身上,因此F1雄鱼也不会表现。这三种情形中以显性基因最容易处理,隐性基因最麻烦。
像这样不断与原系统交配可以纯化杂交后代,以让这些杂交后代的遗传背景愈来愈像原系统。在这些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原来所想引进的表现型渐渐消失或减弱的现像,如果碰到这样的情形,赶紧进行同胎交配以了解原因所在。
让我在此说明一下有关孔雀鱼自交(inbreeding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