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实验。
塔菲按照指令,频繁地往返于水面和水下,为两地传送工具和指令,使在场的人无不啧啧称奇叹为观止。
塔菲的实践证明,海豚可以被训练做各种潜水员根本不能做的事。再优秀的潜水员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连续深潜这么多次,而海豚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而且绝不会得潜水病。塔菲不仅能在短时间内连续深潜,美国海军还发现了它更大的用途,即用它来发现和打捞常规导弹发射后溅落海中的设备。
通常,导弹发射后,弹体和基部支架会在空中自动分离,分离后每只价值4500美元的支架随即落入海中。虽然这些支架可以连续使用多次,但要在辽阔、阴暗的深海找到这些支架却非常困难。因此,过去这种支架仅使用一次就不得不遗弃了。但塔菲使情况发生了改观。鉴于海豚对声音特别敏感,海军在支架上装了一只发声装置,当支架一溅落水面,发声装置就会发出声音信号。根据声音,塔菲很容易地就能发现支架的溅落点,从而帮助潜水员将支
架打捞上来重新使用。
直到1988年,塔菲仍在充当美国海军的特殊“打捞员”。在这年海军举行的一次军事演习中,有许多从飞机上发射的学习用反潜火箭和水雷(事先都安装了发声装置),就是由塔菲在诲中找到并协助打捞上来的。
三、海中杀手
如果说美国海军开始只是训练海豚用作特殊的“打捞员”的话,那么,随着60年代美军在越南越陷越深,海豚也渐渐地变成了美军一种秘密的进攻性武器。当时,越南游击队潜水员常常身带水雷,出其不意地顺流漂进金兰湾美军海军基地爆炸美军舰只。对此,美军防不胜防,深感头痛,于是,五角大楼的那些精密头脑们想到了海豚。他们要将海豚训练成他们的水下“卫士”。研究秘密地展开了。具体负责此项研究的是一名曾受雇于中央情报局的声学家,名叫詹姆斯菲茨杰拉德。早在1964年,菲茨杰拉德就对将海豚用作“海军武器系统”的设想进行过研究。在他受雇于中央情报局期间,曾经将海豚训练成一种特殊的“舰艇保护反潜系统”和一种水雷破坏系统。1965年10月,他在巴哈马群岛进行的为期两个星期的试验,显示出受过良好训练的海豚,能够很好地接受远方基地发出的指令。
到1967年,菲茨杰拉德已经用海豚组成了5 个彼此独立的“作战系统”,其中有两个是“主要用于越南战争的”。
在菲茨杰拉德看来,海豚是一种天然的“海军作战系统”,理应加以大力发展。他认为海豚就象是“带有计算机的有效的自我驱动战舰,人们只需为它编制程序就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他说,在各种试验中,“海豚总是百分之百地有效。我们不仅训练它们拔掉潜水员口中的接口管,而且训练它们干脆将潜水员推出水面。”
1968年,美国海军进一步扩大了菲茨杰拉德的海豚研究计划,但解除了与菲茨杰拉德的合同,从而使整个计划更不为外界所知。但菲茨杰拉德透露,海军最早将受过训练的海豚用于越南战争是在1971年。当时他们派了一队海豚去金兰湾,历时15个月,这些海豚被训练与水下爆破队共同工作。海豚发现水雷或其他水中物体后,会在水雷或其他物体上夹上信号发生器,或通过用鳍状肢击水“告诉”潜水员水雷的位置。这样,潜水员就可以将水雷引爆或避开它。
至于外界传说的,被派往金兰湾的海豚,曾被用来袭击游击队蛙人,充当“海中杀手”一事,鉴于此事的敏感性,美国海军一直讳莫如深,秘而不宣,使其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nb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