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Nature's System”,“Lee Chin Eng's Method”)
— 由印尼人 Mr.Lee Chin Eng 于六十年代初发明的。— 原理:利用活砂(Live—sand)及生物石(Live—rock)作为主要的生物过滤系统,也是唯一的过滤系统。
以气泵制造出上升的气泡用以提供水流。
使用天然的阳光及光管作为照明。
使用天然海水作为水源、保充及更换,由于是使用天然海水,微量元素及钙质便不须另行保充。
— 结构:先以活砂(Live—sand)铺在鱼缸底层,厚度约为两寸。
在活砂上放上生物石(Live—rock)。
最后加入气泵便可,目的是用以提供水流,所以气喉出口可接上气木、气石或不须接上任何东西。
Jaubert's System
— 由法国的 Dr.Jean M.Jaubert 于八十年代初发明的。— 原理:以Natural System为参考的一套过滤系统。
利用活砂(Live—sand)及生物石(Live—rock)作为主要的生物过滤系统,也是唯一的过滤系统。
以水泵或气泵制造水流。
使用卤素灯及蓝光管作为照明。
使用人做海水作为水源及保充,不须换水。不须另行保充微量元素及钙质。
— 结构:在鱼缸底部筑起约一寸厚的水层,以隔砂网阻隔。
活砂(Live—sand)铺在隔砂网上,厚度约为两寸。隔砂网的用途是防止活砂进入这层水层内。
在第一层活砂(Live—sand)上再铺一层隔砂网,在这层隔砂网上再铺上厚度约为两至三寸的活砂。在两层活砂中间的隔砂网的用途是防止反砂动物钻进下层的活砂内破怀整套系统。
在活砂上放上生物石(Live—rock)。
加入水泵或气泵提供水流。
Berlin System
— 由一班德国养鱼爱好者于柏林发明的。— 原理:以Natural System为基础的一套过滤系统。
利用活砂(Live—sand)及生物石(Live—rock)作为生物过滤系统,再加上化氮器(Protein Skimmer)担当主要的过滤系统。
以水泵制造水流。
使用卤素灯及蓝光管作为照明。
使用人做海水作为水源、保充及更换。故此,微量元素及钙质便须要另行保充。
— 结构:先以活砂(Live—sand)铺在鱼缸底层,厚度约为两寸。
在活砂上放上生物石(Live—rock)。
加入水泵提供水流。
在合适的位置(如沙缸)放入化氮器(Protein Skimmer)和钙反应器(Calcium Reactor)。
底砂过滤法(Undergravel filtration)
底砂过滤法是以生物过滤(Biological filtration)方式为基础。虽然现在有其他较新式的过滤系统出现,如滴流过滤器(Trickle filter)及圆筒过滤器(Canister filter),但它仍然是最受欢迎及最多人使用的一个过滤系统。
底砂过滤法的安装步骤
首先预备好与鱼缸尺寸大小差不多的底部隔砂板或底喉(底喉表面可用幼身的锯锯出缺口只让海水进入)。
先在鱼缸内装上底部的隔砂板或底喉,再连接上一枝直喉,直喉顶部接驳潜水泵(Powerhead)。
然后便可加入珊瑚砂作为生物过滤床,砂床厚度约为 7cm 至 8cm。可完全使用不大于 3mm 的珊瑚砂,或使用粗粒珊瑚砂作下半层及不大于 3mm 的珊瑚砂作上半层的型式,在中间加上隔砂网作为分隔。
加入海水后便要在砂床内培养硝化细菌,待硝化细菌成功培养后,砂床便是一个生物过滤床了。
底砂过滤法有两种型式,分别是下向流动方式及逆流方式
在下向流动方式中,鱼缸中的海水被强迫性地抽进砂床内,海水经由砂床下的隔砂板或底喉被潜水泵(Powerhead)抽回到鱼缸中。由于砂床内已培养了有用的硝化细菌,海水中有害的物质便会被分解掉。
在逆流方式中,要另外加上圆筒过滤器(Canister filter),首先圆筒过滤器把鱼缸中的海水强迫性地抽进作为预先过滤,然后海水经圆筒过滤器泵回砂床下的隔砂板或底喉中,海水再经由砂床回到鱼缸中。由于砂床内已培养了有用的硝化细菌,海水中有害的物质便会被分解掉。使用此方式时,圆筒过滤器内只须使用机械式过滤(Mechanical filtration)便可以了,而潜水泵(Powerhead)的作用只是在鱼缸中制做水流。
底砂过滤法 — 好与坏
好处:
1)运作原理简单及容易明白 。
2)操作容易。
3)操作宁静 。
坏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