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万尾幼鱼已经育成,只待放流入长江 ■记者洪崇恩报道 “我们已经听到了胭脂鱼的求救讯号。我们将尽最大的可能,组织好长江水生物的物种保护工作,使胭脂鱼和其他珍稀洄游鱼类重返上海!” 7月4日,本报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杨再福及其导师陈立侨教授等的考察结论,刊发了《胭脂鱼绝迹淀山湖》等消息,并披露了这种珍稀鱼类的生存环境,包括洄游路线遭受严重破坏的情况。之后,长江上、中游和上海的一些科研机构,以及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库保护司的同志,分别以各种方式和记者通报了有关我国胭脂鱼繁育研究和人工放流计划的进展情况。 全国最大的胭脂鱼生产基地——重庆市万州区水产研究所所长刘本祥来电告诉记者,该所在国家农业科技部门支持下,长期来一直在从事胭脂鱼的驯化和人工繁殖工作,已在1994年成功获得子二代胭脂鱼,并积累了大批体质优良的亲本胭脂鱼,具备了规模繁育胭脂鱼鱼苗的能力。根据历年试验的情况,在三峡大坝以上及葛洲坝以下江段进行人工放流的胭脂鱼苗,均能适应长江大水体环境,并能正常生长、发育。种种征候表明,只要严格控制人为的破坏,这种鱼类在长江上游水体中的原有野生种群的数量很有可能得到恢复。 据环保高级工程师王殿常博士介绍说,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复杂。筑成大坝后,对胭脂鱼及其他一些鱼类的洄游、栖息环境等,都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现在“三建委”已经投入巨大的精力,积极采取措施,旨在将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目前,已经组织了一个以中科院院士曹文宣先生为首的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和工作领导小组,除重庆及万州外,还在宜昌、沙市等地的水产研究部门分别组织了胭脂鱼的人工繁育科研。目前,除万州已经准备了6万多尾约8cm长的胭脂鱼幼鱼,其他地方也已作好了充分准备。一旦时机成熟,约有数十万尾充满活力的胭脂鱼幼鱼就将被放流入不同的长江江段,让它们在自然条件下成长。 我国著名的鱼类研究专家曹文宣院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说,考虑到长江下游胭脂鱼性成熟的个体的生殖洄游线路已被大坝阻隔,而坝下又不具备其产卵的条件,因此采取人工繁育和放流,应是目前拯救胭脂鱼的唯一方法。上中游科研部门要认真做好胭脂鱼的自然繁育研究,并选择最佳时间地点进行放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