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贝类的生产和贸易
1.世界贝类生产和贸易的规模贝类作为水产品的主要品种之一,主要包括鲍鱼(包括螺,下同)、蛤类、贻贝、牡蛎和扇贝,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和食用方便等特点,长期以来受欧洲、北美和亚洲很多国家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贸易规模均呈现增长之势,在世界水产品生产和贸易中显得愈来愈重要。
2004年世界贝类生产规模达1400多万吨,比20年前增加了近100万吨,其中尤以蛤类和牡蛎增长最多,均增加了350万吨左右,分别达到490多万吨和470多万吨(参见图1)。不仅如此,贝类产量在水产品总产量中的比重亦呈上升之势。2004年超过了10%,比10年以前增加了2个百分点还多。
2004年世界贝类出口规模近160万吨,也比20年前增加了近100万吨,其中尤以贻贝和扇贝增长最多,均增加了40多万吨,分别达到60多万吨和50多万吨(参见图2)。不仅如此,贝类出口量在水产品出口总量中的比重亦呈上升之势。2004年上升至近3%,比10年以前增加了近0.5个百分点。
2.世界贝类生产和贸易的特点若进一步分析近年来世界贝类的生产和贸易状况,可以看出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贝类的生产和贸易以养殖产品为主,且产量增加主要依赖于养殖产品。
虽然鲍鱼、蛤类、贻贝、牡蛎和扇贝均既有养殖产品,也有野生捕捞产品,但随着贝类产量的不断增长,养殖产品在生产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了捕捞产品。而且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的衰退和养殖技术的进步,贝类产量的增长将会愈来愈依赖于养殖产品的增长。自2000年起,养殖产品所占比重就超过了80%,为910多万吨,至2004年该比重达到85%,为120多万吨(参见图3)。其中,尤以牡蛎和扇贝的比重最大,均在90%以上。这种生产结构的特点也表现在贸易方面,也恰恰是养殖产品的大幅度增长满足了近年来不断增长的贝类进出口贸易。
第二,贝类生产以牡蛎和蛤类为主,但贸易品种以贻贝和扇贝为主。
在贝类的生产结构中,牡蛎和蛤类所占比重最大,2004年分别占总产量的34%和35%,达460多万吨和410多万吨,贻贝和扇贝占总产量的比重均只有14%,分别为180多万吨和110多万吨(参见图4)。然而,由于欧洲等主要进口国家的消费者对扇贝和贻贝的偏好,在贝类的国际贸易中贻贝和扇贝是主要的品种。2004年贻贝和扇贝出口量占世界贝类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2%和35%,达65万吨和55万吨以上,而牡蛎和蛤类仅各占11%,分别为17多万吨和18多万吨(参见图5)。
第三,贝类生产和贸易均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但各区域品种差异较大,产量发展趋势也各异。
尽管各大洲和大部分国家均有贝类生产,但主要的生产和贸易区域都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2004年,亚洲的生产规模达1100多万吨,占世界贝类生产总量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和泰国。欧洲和北美洲的生产规模均为110多万吨,各占世界总量的8%,主要分布在欧洲的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和丹麦以及北美的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等国,而其他大洲的产量仅占到3%(参见图6)。主要生产区域的贝类品种差异较大。亚洲以牡蛎和蛤类为主,欧洲以贻贝为主,有部分牡蛎和蛤类,北美以蛤类、扇贝和牡蛎为主。不仅如此,各大洲的产量发展趋势差别也较大。亚洲近年来产量增长较为迅速,由本世纪初的870多万吨增长至2004年的1140多万吨。欧洲的产量徘徊不前甚至有所减少,始终在110万吨~118万吨左右波动。北美洲增长相对缓慢,2004年为112万吨,仅比2000年增加了15万吨。
贝类的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和亚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有一部分,南美和非洲极少。欧洲和亚洲的出口规模大约占世界贝类出口总量的55%和25%左右,主要出口国家为欧洲的丹麦、荷兰、西班牙、法国、爱尔兰、希腊、德国、意大利、英国以及亚洲的中国和韩国。北美和大洋洲大约各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