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养殖观赏鱼已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目前共有126家养鱼场,养殖面积为165公顷,观赏鱼的产值为3220万新币。该国是世界最大的观赏鱼输出国,1999年观赏鱼的出口值达1.2亿新币,占世界总出口值三分之一。外销市场遍布世界各地,分别为美国25.3%、日本19.9%、英国11.4%、德国8.7%、法国7.9%、其它26.8%。近几年也基本稳定在这一水平。
农业专业区新加坡的土地面积只有633平方公里,天然资源极为匮乏,人民所利用的土地均向政府租用。过去新加坡的农场散布各地,且大小差别很大,政府单位为了施政及管理上的方便,将所有的农业用地均集中在几个较偏远的地区,即所谓的“高科技农业区”,目前已设有6区,其中1个较大,其他5个的规模较小。
在“高科技农业区”内,由政府规划并提供电、水、通讯、道路等公共设施及管理机制。国内所有农产品的生产行为,如鱼、花、蔬菜、鸡等的饲养繁殖,均必须在农业区内进行,同时从业者还必须遵守区内的相关规定,否则经营的权利就会丧失。
新加坡的观赏鱼养殖场几乎都在高科技农业区内,约有半数以上的渔场面积已超过2公顷,是目前新加坡最受重视的农产品。养殖的鱼种超过200种,除了龙鱼为体型较大者外,多为鲤科、鲶科等小型的淡水观赏鱼。有些较具规模的养殖场还被建设成为观光休闲渔场,由观光主管单位补助休憩等设施。
进出口管理新加坡的农业主管机关为农兽局,其主要职责是推动农业的发展及负责农产品的安全。农兽局的淡水鱼中心负责观赏鱼等养殖鱼类的管理及发展研究。
由于新加坡的观赏鱼外销,每年都为该国赚取大量的外汇,因此政府对于观赏鱼进出口的检查极为重视,由农兽局负责管理与控制。贸易商在从事观赏鱼的进出口业务前,要先经农兽局派员检查其场地是否符合规定,合格者经农兽局核发“进出口执照”后,才能经营观赏鱼。目前该国约有100家观赏鱼的进出口商。
为了维持良好的信誉,自1983年起,所有由新加坡出口的观赏鱼均要附有农兽局签发的“卫生证明书”。农兽局也是惟一法定能发出卫生证明的单位。不过为了作业方便,并非每一批渔货都进行检查。而是根据出口商过去的场地管理情形及卫生纪录来决定验货的比例。不遵守规定者,农兽局有权收回出口商的执照,禁止再从事观赏鱼的进出口。
目前新加坡已有2家出口商达到ISO9002(品质规定)及ISO14001(环境规定)的标准。
龙鱼产业虽然在新加坡观赏鱼养殖业的产值中,龙鱼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龙鱼却是该国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提到龙鱼,除了会想到它华贵的气质与不菲的身价外,大家也都知道它是CITES所列的濒临绝种的鱼类。所谓CITES,是“国际野生动植物濒临绝种类贸易公约”英文名的缩写,是一个国家间的公约,目前约有130个签约国。该公约的宗旨是调节野生生物及其产品的国际贸易。而龙鱼和另外6种鱼类被列在该公约的附录Ⅰ(濒临绝种类生物)的名单上,自1980年起,龙鱼的商业行为被完全禁止。
龙鱼的人工繁殖最早是在1981年,由新加坡原产局(现称农兽局)的淡水鱼中心率先掌握的。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从业者已能成功地繁殖出龙鱼。不过要让CITES开放龙鱼的买卖极为困难,养殖者必须提供出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渔场所生产的龙鱼为人工繁殖。
因此,新加坡政府于1992年与彩虹水族公司合作。该公司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龙鱼的孵育。这项合作计划为期3年,使用了400尾的红龙亲鱼和F1子代,详实地记录了生产F2子代的资料。首先每尾鱼在繁殖前就要先植入芯片标记,子代鱼长至15cm时再进行标记。标记时,用0.01%的哇娜啶(quinaldine)将龙鱼麻醉,再将芯片植入背部左侧肌肉,这套标记的技术一直沿用到现在龙鱼的管理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