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神仙鱼又称七彩神仙、七彩,为慈鲷科(丽鱼科)Symphysodon属鱼的总称,共有2个种3个亚种。野生的体长为14~16cm,人工培育的可长到20cm.在原产前为印地安人的食用鱼。1840年由约翰·贾可巴·黑格尔博士将捕自巴西内格罗河与布蓝科河的标本定名为黑格尔七彩神仙鱼(
Symphysodon discus)。1903年佩莱克林(Pelleqrin)确认捕自巴西塔帕若斯河的标本与内格罗河捕到的标本有明显差异,定名为新种七彩神仙鱼(Symohysodon aequifasciatus).1960年舒尔茨又将新种七彩神仙鱼分为3个亚种,即棕七彩神仙鱼(Symohysodon aequifasciatus axelrodi)、绿七彩神仙鱼(Symohysodon aequifasciatus aequifasciatux)和蓝七彩神仙鱼(Symohysodon aequifasciatus haraldi)。
一、外形特征
七彩神仙鱼侧视呈卵圆形,侧扁,被圆鳞,鳞由真皮层生出,并相互交错,将身体躯干全部覆盖。裸露在外的鳞片,其边缘圆而薄,加之鱼体的皮肤能分泌出黏液,使体表虽有鳞片却平整光滑,既能保护鱼体免受微生物的伤害,又能减少游泳时的阻力。鳞片颜色艳丽悦目,是重要的观赏部位,这些色彩是由皮肤色素细胞生成,色素细胞内含有多种色素和反光物质,主要是黄色素、红色素、黑色素和鸟粪素等。口小,能伸缩。唇厚,头部每侧只有一个鼻孔,无框下骨托。
侧线中断为二,上侧线从鳃孔上方至背鳍鳍条部后下方,下侧线在上侧线后下方。在侧线通过的每个鳞片上都有1个小孔,孔内有侧线管,管内有液体和神经,可将外界的信息传递给脑。侧线是一种感觉器官,传感水流、水压和方位。观赏七彩神仙鱼长期在水族箱、鱼缸等小水体中饲养,加之热带鱼体色斑斓,故其侧线不甚明显。背鳍基部长,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中间五缺刻,尾鳍呈扇状,纵列鱼鳞有48~62片,背鳍硬棘有7~12根,鳍条有30~31条,臀鳍也由硬棘和鳍条组成。
七彩神仙鱼的体色艳丽多彩,有以蓝色为主的蓝七彩神仙鱼,以红色为主的红七彩神仙鱼,以棕色为主的棕七彩神仙鱼,以黄色为主的黄七彩神仙鱼,并配有多种颜色的条纹与斑点衬托点缀。由于花色的繁多,色彩的艳丽,从而博得了热带鱼之王的称号。
虽然七彩神仙鱼的品种分为四类,但是其中的区别并不容易描述清楚。对七彩神仙鱼的爱好者而言,仍须对此4类加以区分。
第一类是黑格尔七彩神仙鱼。此种鱼身体中央具有较浓的第五条暗色纵带,第一条和最后一条的暗色纵带也有其明显的特征。黑格尔七彩神仙鱼的体色非常精美。
第二类是棕七彩神仙鱼。20世纪60~70年代,所捕获的此种野生七彩神仙鱼受到人们广泛欢迎。它的体色为由深至浅的棕色,在头部、背部及腹鳍上还有蓝色的条纹,胸鳍通常带有红色,另外眼睛上还有垂直的线条。不过,一般人仍认为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尾鳍。一般来说,所有捕获的野生七彩神仙鱼,其眼睛都可能会由红色转变为橘红色,再转变为黄色。但是人们往往会以七彩神仙鱼红色的眼睛作为品种改良的目标。
第三类是绿七彩神仙鱼。普通的绿七彩神仙鱼带有些棕色,在背部与腹部有绿色的线条环绕着。在今天,只要是七彩神仙鱼身上所布满的线条呈现绿色或绿钻石色,即被称为“帕勒格林七彩神仙鱼”或“皇室绿七彩神仙鱼”。另外,还有一种称为“Tefe七彩神仙鱼”。此种鱼最引人注目的特征在于它的第一条和最后一条垂直黑纱及身上布满了红点,特别是在腹部。
第四类是蓝七彩神仙鱼。其体色与棕七彩神仙鱼是同类型的,一般头部呈现紫色,长长的蓝色线条布满头部、腹部和背部。如果全身皆呈现出蓝色,就称之为“皇室蓝七彩神仙鱼”。
二、内部构造
七彩神仙鱼具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