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鲤,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由于它容易繁殖和饲养,食性较杂,通常一般性养殖对水质要求不高,故受到人们的欢迎。我国近年来已有不少投资者对其进行了投资养殖。
锦鲤属于鲤科(Cyprinidae)鲤属(Cyprinus)鲤(Carpio)锦鲤(Brocarded Carp),日本称为Nishki Goi。它是鲤鱼的一个变异杂交品种,是由于养殖环境变化引起体色突变,通过近300年的人工选育和杂交而培育出来。锦鲤由它最早出现时间算起至今只有近300年的历史。相传在1800年左右的一个寒冷冬天结束时,日本新泻地区的某个农民掀开他在房前的土池上的草帘观看检查池中的鲤鱼时发现,有的变成了浅黄色,这就是锦鲤的最早的突变的个体。由于当时与自然生殖不一样的都有点神秘感,所以它最早被称为“神鱼”;后来又有称“变种鲤鱼”、“彩色鲤鱼”、“花鲤鱼”。而“锦鲤”这个名字,是在日本明治(1867年)后开始流行的。最初只有2-3个品种,到了1914年的大正博览会上,已经出现了6个品种(黄写、白写、大正三色、阿部鲤、三色、红白),时至今天,其品种已大大增加,已达十三个大类119种之多。
日本锦鲤第一次输入中国是在1938年(昭和十三年),由日本东京的松冈氏将一批名贵锦鲤送给当时的伪满洲国皇帝,这也是日本锦鲤第一次输出到海外。而同年在美国旧金山的万国博览会上,日本曾特地选送了100尾锦鲤到会上展示,从而第一次向世界公开展示日本锦鲤的美姿(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曾将一批锦鲤作为吉祥物赠送给周恩来总理,这批锦鲤交由北京花木公司养殖,由于种种的原因,这批锦鲤已烟消云散。1983年,香港苏锷先生率先将在国际市场开始流行的日本锦鲤引入中国,并在广州兴建了大型养殖场,从而掀起了锦鲤在中国商品化养殖的高潮。十四年后,1997年,为庆祝中日两国恢复邦交25周年,日本知名的对华友好人士平泽要作先生向中国人民赠送日本锦鲤108条,该批锦鲤被放到了四川省水科所养殖。
锦鲤养殖业在我国的兴起是二十多年的事。目前,我国的锦鲤养殖业可说是已初具规模。养殖场不仅出现在观赏鱼养殖较发达的广东、福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省市,而且湖北、四川乃至东北等地区也有发展。各养殖场的养殖面积大小不等,小的只有几亩,多半是个体所经营,也有是小集体投资经营的,如广州的芳村地区、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天津地区及东北等地区的一些养殖场;面积较大的达数十亩至百亩之间,这种养殖场在天津、东北、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都有;还有一些数百亩甚至逾千亩的,这些养殖场有的属于国内企业,有的属于中外(港澳台)合资企业。总的来说,锦鲤在国内已形成了一定生产能力,目前普通锦鲤的年生产力可达数千万尾;并已引起国际间同行(特别是日本同行)的密切关注,在日本、台湾和香港的多家锦鲤专业杂志上都曾以大篇幅连续对我国的锦鲤业作报道,同时,近几年间日本、台湾、香港以及欧洲等地区陆续有同行前来我国考察和洽商。
锦鲤由于它美姿娱人且容易饲养,根据国外的发展和我国的实践来看,国内的潜在市场应是不小的,特别是它的出口,更可为国家创汇作出一定的贡献。据了解,美国对包括锦鲤在内的观赏鱼的年进口额达20亿美元;香港的年出口额达2亿港元;日本的年销售额达1000多亿日元。看来国际市场的需求量是不小的。锦鲤养殖业的发展,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环顾我国当前锦鲤养殖业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出的锦鲤,多数品位极低,从而产值不高,效益不明显,而这将严重制约着我国锦鲤业的发展。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认识上的问题。不少人对市场不大了解,对市场的需求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品位低也无妨。殊不知生产出大量低品位锦鲤,既加大生产水面负荷,也降低单位面积产值,增大生产成本,同时更谈不上出口,即使出口,也是垃圾鱼的价格,这样一来势必窒息其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我国锦鲤养殖业的发展,在加强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必须在鱼种、养殖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狠下工夫,加以改进。
&nbs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