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等的制订和修订。我国还参与并履行《
生物多样性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公约。我国的检验检疫、环境保护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参与了《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制定工作,我国政府2000年还签署了这个议定书。
2002年底,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局共同举办了防治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座谈会,专家们对如何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破坏和威胁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这些建议包括加强立法,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建立引进外来物种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旅游活动的管理,防止外来入侵物种的无意引入;加大生物入侵预防、清除和控制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和完善防治生物入侵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手段;加强防治工作的科研,针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中的重大技术难题以及生物入侵机制、危害机制及其控制等问题开展联合攻关;开展防止生物入侵的科普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危机意识等六个方面。
专家们的建议无疑是中肯的,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涉及如何走出我们社会正面临的发展经济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两难困境--而这也许才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包括防止生物入侵)的入口。
羊已亡,牢待补。
>>资料链接
生物入侵与生态平衡
生物入侵就是某种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这些被称为生物入侵者的物种,不仅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还会对"入侵领地"的生物多样性形成威胁,破坏生态平衡。
交通的发达和人类交际的频繁,给生物入侵提供了便利条件。例如,现在至少有4000种非本土植物和2300种非本土动物通过飞机、船舶等,到美国"定居"。
由于天敌少,这些入侵者到美国后,迅速繁殖起来,给美国的本土动植物带来极大的危害。近100年来,美国已有40种淡水鱼和多种动物被外来动物灭杀,使美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今年中国举办的'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严防危险性有害生物随参展物的传入,检疫人员运用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来狙击生物入侵。美国众议院已于1996年通过了一项议案,要求各有关机构加强对有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监控。美国政府也正为此酝酿着一个跨部门的监控计划。
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既不要随意灭绝原有的生物,也不要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各种检疫手段,严防生物入侵。对一些入侵者,应在其入侵的早期阶段迅速采用根除的方法,如机构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或综合防治,来对付入侵岛屿的鼠、猫、兔、山羊等。如果一些物种一时还不宜采用根除方法,则应采用控制的方法,以抑制入侵者种群的发展,减轻其所引起的危害。
上一页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