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前,都先考虑股东们是否能够接受和理解;每周召集不少于两次的沟通例会,增加股东们的知情权、决策权;对于员工,公司努力为他们提供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福利和薪酬。
陈苗龙动情地告诉记者,因为他们兄弟都是真正从苦难中挺过来的患难兄弟,所以分外珍惜目前拥有的亲情和财富,大家已形成默契,自觉恪守“认认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企业风格,坦诚相对、以和为贵。
总是谦虚地表示“我们的企业还做得不够大”的陈苗龙,认为“兄弟当家”的家族化管理模式,恰恰符合当前“陆龙兄弟”的企业发展需要。他坦言他们这一辈人的任务,就是要尽可能地将“陆龙兄弟”做精、做强,打好基础;等“老了干不动了”之时,就交棒给下一代或聘任职业经理人,在他们手中继续打造“百年陆龙”。
因此,陈氏兄弟特别注重对儿辈的培养,并以自己的创业精神勉励子女勤奋读书。他们的下一代,现多在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学院就读,有些已被培养成为上海交大博士生、浙江大学研究生,而且一如父辈般质朴、善良,这令陈氏兄弟深感欣慰。
塑造“百年陆龙”的土壤
对于陈氏兄弟而言,打造“百年陆龙”是他们心中的梦。这种底气除了来自企业的根基和文化外,良好的地缘消费特性和创新土壤,也为他们输入了坚强的信心。
据悉,在沪、甬等地,自古以来居民就有喜食黄泥螺、红膏炝蟹的习惯,俗称“压饭榔头”,谓其是特别下饭的必备菜肴。在早年,这道餐桌上的佳肴通常是由主妇自己动手腌制,自给自足;偶或也有渔民制作好了在市场上出售。而形成品牌化大规模生产的,“陆龙兄弟”算是第一家。
很快,他们就发现自己正在扮演“引导消费需求、创造潜在市场”的开拓角色。因为,随着“陆龙兄弟”海产食品包装的日趋精美化、礼品化以及产品线的日益扩展,居民的消费行为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过去人们探亲访友时拎在手里的补品和烟酒,在不知不觉间已被海产大礼包所取代;过去上不了台面的泥螺蟹块,如今成为高档酒席必备的冷菜;过去吃不惯海产食品的内地消费者,也开始逐渐接受鳗干、黄鱼鲞甚至是泥螺、炝蟹。更可喜的是,“陆龙兄弟”的各类海产加工食品,目前还飘洋过海,上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的餐桌。
陈苗龙表示,海产食品的加工制作在东部沿海地区古已有之,与这种“老特产”数千年的历史相比,拥有28年的创业史“陆龙兄弟”,还只能算是个“新品牌”。但鉴于江浙沪地区居民这种根深蒂固的饮食习惯和海产食品不断扩充的市场容量,他坚信在这个行业,一定能够诞生百年品牌。
陈苗龙还非常庆幸当初将创业的地点选择在了宁波这个“中国品牌之都”。据介绍,宁波市目前已成功培育了19个中国驰名商标、44个中国名牌产品、5个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12个中国最具价值品牌,20个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陈苗龙表示,这片鼓励自主创新、催生著名品牌的土地,“会是‘陆龙兄弟’的精彩舞台和争创‘百年陆龙’的起跳台!”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产业网)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