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素有“
珍珠故乡”之称的广西北海出产的珍珠称为“合浦南珠”。记者日前在北海采访了解到,由于当地对珍珠质量重视不够及养殖科研工作滞后,导致质量等级有所下滑,整个珍珠产业发展受到影响。对此,许多专家建议,发展北海珍珠产业,亟待围绕和延伸北海现有的珍珠产业链,抓住珍珠养殖、加工、市场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
五成珍珠产自北海 恶性竞争导致“有市无序”
北海是我国历史上生产珍珠的主要产地,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沿北部湾地区最大的海水珍珠养殖及珍珠制品生产加工的产业城市,其珍珠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五成。2005年,北海市珍珠养殖面积达50010多亩,养殖场数百个,从业人员两万多人,年放养插核育贝6500多万只,年产珍珠7006公斤;珍珠及副产品综合加工年产值达3.5亿元以上。
北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梁永才说,近10多年来,由于我国一些珍珠生产经营者不注重产品质量,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加上缺乏科学完善的养殖技术标准体系作指导,质量分级判别缺少统一、定量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整珍无损检验方法,致使珍珠产品质量急剧下降。
“合浦南珠”作为北海四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其现状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记者在北海采访一些市民和珍珠销售商时了解到,这几年随着当地旅游市场开放,珍珠价格恶性竞争,打价格战,流通领域的珍珠价格严重失控,高标价、低打折现象十分严重,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等现象时有发生,整个珍珠市场处于一种“有市无序”的状态。
“三大瓶颈”制约北海珍珠产业
从近几年珍珠养殖、加工、销售情况来看,北海市珍珠产业虽取得长足发展,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如珍珠养殖不规范,加工水平不高,市场无序竞争,缺乏规范统一的检验标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珍珠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珍珠养殖不规范,科技含量低,产量低。主要表现在珠农科技意识差,存在粗放型经营,养殖模式落后,养殖海区环境恶化。
其次,原珠加工水平不高,加工能力不足。目前北海市珍珠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三家,其余都是家庭小作坊式,加工规模小,条件差,加工能力不足。
由于当地珍珠价格、加工和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小等诸多因素,自产的原珠在本地自产自销量很少,造成本地的原珠大量外流,原珠价格、市场信息受制于人;难以引导珠农为市场提供适销对路的原珠,不仅赚不到高额利润、反而挫伤了珠农的积极性,对北海“合浦南珠”产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珍珠交易市场不规范,以次充好,影响南珠品牌。“合浦南珠”产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珍珠养殖、加工和综合利用开发的一个完整的珍珠产业链。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北海尚未形成一个集中的、规范的南珠批发和零售市场和原珠交易市场。
目前北海市交易市场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销售商之间恶性竞争采取高额回扣争取客源,造成销售市场混乱;二是本地原珠外流严重,而中低档珠或者其他地方珠层薄的质低价廉、残次品进入本地,被冒充为“合浦南珠”销售,严重损害了“合浦南珠”的声誉;三是市场竞争激烈,来自外部的压力大。目前总面积达2300平方米的深圳(国际)珍珠交易市场已开业:北京虹桥市场三、四楼也建成了珍珠交易中心,他们的目标是建成中国最大的珍珠交易市场。此外,日本也积极扶持东南亚诸国特别是越南珍珠产业的发展,对动摇我国海水珍珠在国际市场地位也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三管齐下”破解“南珠之困”
虽然目前北海珍珠产业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海水珍珠养殖优势仍存,发展珍珠产业对进一步改善北海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北海旅游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梁永才等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破解“南珠之困”。
首先,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市场,加强监管,树立品牌。
其次,加强北海中国珍珠城的建设,建成规模完善、种类齐全的批发销售中心,对入城开发经营的企业给予政策扶持和优惠倾斜,建立和完善合理公正的价格监督体系和质量认定体系,建立珍珠质量等级评价标准,统一组织产品检验,加贴“合浦南珠”品牌标志,确保客商在北海能买到放心的珍珠产品。
同时,通过政策扶持,培育和发展珍珠养殖、加工和综合开发的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科技含量高、有市场占有率、合作前景好、产品适销对路的珍珠产品,将北海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珍珠城。
专家还建议,建立养殖许可证制度,做好区域内珍珠养殖的总体规划和合理布局,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