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方家镇五通村一社的周雪英急匆匆来到仁寿县鱼病防治中心,购买了3件“芽胞杆菌”。周雪英是方家水产协会会员,有40多亩鱼塘。日前就近购买了鱼药,由于反复用药造成药害,加之天气变化,氨氮严重超标,“鱼浮头”几天不下水面,2天内死鱼6000多公斤,损失三四万元。
周雪英找了很多“土专家”无法治疗。协会听说后主动组织通威鱼病专家,会同协会理事会5名成员到现场就诊,下塘捞鱼、下药,第二天上午全面控制病情。周雪英有3个鱼塘2.5万公斤鱼,发病鱼塘就有30多亩,如果治疗不及时将导致全军覆没,损失达20多万元。
没有与协会及时沟通,图方便就近购买鱼药,周雪英一想到由此带来的严重后果就后怕。“以后不会到其他地方买药了,还是协会信得过!”昨日,周雪英感慨地对记者说。
从事营销的协会会员刘建明也深有感触,“有协会撑腰,资金、销路不用愁,技术、服务有保障。”去年下半年鱼发病死鱼2000多公斤,损失1万多元,协会及时请专家诊断控制了病情,否则就要清塘,损失近10万元。
由小到大 产值上亿元
方家水产协会成立于2002年4月,2004年4月成立协会党支部,创建了以支部抓协会,协会带会员,会员带农户,群众得实惠的一种新工作模式。协会现有会员2658人,联系农户5325户,协会支部有党员326人,分布在全县各乡镇。会员养殖面积3.5万亩,占仁寿水产总面积的60%。2005年协会销售各类水产品2.8万吨,创产值上亿元。
协会对会员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现已成立“四部一中心”,即资金政策部、信息服务部、开发服务部、产品营销部及仁寿县鱼病防治中心。今年3月在县城成立的鱼病防治中心实行“三免费”:免费为全县会员提供鱼病技术培训、水质化验检测、下乡现场诊断,被会员亲切称为“鱼病110”。
虽是镇级水产协会,但为全县水产服务。协会秘书长熊志全见证了协会由小到大的历程。2000年,一外地业主到方家搞了20多亩休稻养鱼,每亩创造1000元纯利润。方家有不少山坪塘,水田多沟口畅,黑龙滩水一年冲灌2次,为清塘养鱼创造了条件。外地人能成功,我们何不扩大规模集约式搞休稻养鱼?
2001年,全镇新发展休稻养鱼2500多亩,达到3500亩。由于没有组织,营销不畅,知名度不高,当年亩产鱼800多公斤,鱼丰收但价贱滞销。大家开始了反思:资金紧缺,群众和养鱼户用水产生矛盾,没有统一营销组织致使销售难是其症结。
2002年4月,养鱼大户在政府引导下联合成立方家镇水产养殖协会,吸收会员387名。通过协会科学管理和服务,并与通威、芳草等公司联手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当年会员的鱼均价每公斤高于非会员0.4元。
带头致富 农户忙养鱼
协会收入主要有几个渠道:会员每年交10元会费;靠交换生产资料和产品营销;帮养殖户统一购买产品降低成本,协会理事会成员参与营销,从中获取少量利润;帮助养殖户管理等。协会还通过短信等方式为会员提供信息及国内水产最新动态,并公布每名会员联系电话,随时为会员提供服务。
据方家水产协会会长李文彬介绍,协会专门为返回家乡创业的务工人员和愿意投资者服务。务工人员在外挣了钱,想回来养鱼稳定收入,出个8万、10万,协会出面指导、租地、注入流动资金,管技术、营销,通过一年帮助,业主就成为了养鱼的行家里手。
刘建明2002年开始养鱼,是协会第一批会员。以前做过生猪、粮食、藕生意,虽说一年能挣两三万元,但生意不稳定,后改行养鱼。如今他已有30多亩鱼塘,今年预计产量3万公斤,销售收入20多万元。“现在品种不是很好,明年开始逐步改良品种,收入会更可观。如果不是协会帮忙,我们这些养鱼户根本不可能有大发展。”
为带动群众发展水产业,协会理事会成员多是各村村支书、带头致富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