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于8月10日晚正面袭击福建省“天然良港”沙埕港,狂风巨浪的挤压和互撞,渔港中抗台的人和船,就像开锅的饺子,被台风摧残、蹂躏,台风再次成为渔船、渔民凶残的杀手。
还是8月。2004年8月12日晚,台风“云娜”在浙江省台州市登陆,台州市2564艘渔船受损,284艘沉没,死亡失踪13人,渔港、码头、养殖设施严重损害,台州渔业遭受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损失。
最刻骨铭心的是50年前的8月。1956年8月1日,第12号台风在浙江三门湾登陆,罕见的风暴潮吞噬了军民4926人,渔船、渔民遭到了建国后的第一次自然灾害的浩劫。
沉毁在“桑美”台风中的渔船几乎都是在沙埕港避风防台的,损毁在“云娜”台风中的渔船,也都是在石塘渔港、椒江渔港和避风锚地停泊避风的。这严酷的现实和血的教训,向我们提出一个重大命题:渔港和避风锚地对于中小型渔船在防台时是安全的吗?我国海洋渔船面对每年平均9次台风的袭击应该怎么办?
笔者依据航海气象知识、渔船基本原理和应对台风的实践经验,提出“坚持预防、主动避让、科学抗台”的基本原则,供有关部门和大家参考。
坚持预防
要在防台、抗台工作上取得主动权,用较小的成本、较小的代价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长期地、有计划地调动各方面力量做好防台抗台的基础工作。
1.制定好防台、避台、抗台的应急预案。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渔船都要有防台应急预案,规定出防台、避台、抗台期间的各项准备工作和相关措施。
2.收听气象预报,掌握台风路径。台风期间必须认真收听气象台的台风预报和警报,了解移动路径,清楚本船所在位置与台风路径、台风中心的距离,判断本船的危险性,制定避台方案。
3.加强培训,熟悉台风规律。各级领导、相关责任人和船员,都要在培训、学习中熟悉台风规律,尤其是对在西北太平洋生成的、频繁影响我国沿海的台风规律要做到心中有数。台风生成的主要时间,6级风圈、8级风圈的半径有多大,台风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中心最大风力,能否在港中形成风暴潮,以此判断台风可能形成的破坏地域和破坏力,考虑是移动避台还是就近抗台。
4.做好未来渔港建设规划和现有渔港的抗风标准颁布。由于渔船船体较小,抗台风续航能力有限,所以对渔港和避风锚地的依赖性较强。这二十几年的经济建设,使我国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天然渔港和海湾已经用于商业开发,不存在了。在今后新渔港建设中应该制定全局性的防台标准,从宏观上对整个沿海中心渔港的防台有个统一布局,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全面提高新建渔港的防风标准。对已经有的渔港,要在港章中颁布防风标准,并由国家统一告知渔民。在我国有许多渔港只能防单一或几个方向的风浪,如果在台风期间进港抗台等于送死。
5.重视避风锚地的选点和渔船锚地抗台的船艺。对已经选定、划界、颁布的避风锚地,应根据历史上积累的数据和渔民的抗台经验论证后发布抗风等级,并且积极选择新锚地,缓解锚地渔船过多,互相挤撞的压力。同时总结经验,做好锚地抗台的操纵技术指导,重点就是抛锚、放捞子、顺风漂航,顶风抗台等。当然,定期进行船舶检验,保证船体、主机、副机、锚、舵设备的完好,救生设备处于完好状况,保持通讯畅通和值班人员充足都是重要前提。
主动避让
“云娜”和“桑美”等台风让我们体验到对渔港、渔船的巨大破坏力和不可抗拒力。正是因为台风的强大威力,从渔船的安全角度来说,只要条件允许,就要主动避其锋芒。航海、通讯和气象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助于社会正确理解防台抗台的深刻含义,变被动抗台为主动避台。
1.在海上要远离台风路径。一个成熟的台风其7级风圈的半径将在200公里~400公里,浪高达5米以上。往往我们的渔船毁在大风圈半径之内,这就是要避到大风圈半径之外,免受狂风巨浪的威胁。
2.选择港口和锚地将坚持避开台风正面袭击的地域附近。台风预报都会提示将在什么地方登陆。登陆前台风的10级风半径有的达到200公里,这时台风登陆方圆200公里的渔船和渔港都会受到狂风巨浪或风暴潮的袭击,危险系数极高,与其正面接触锋芒是不可取的,最好绕开危险地另择避风港。
3.在渔港抗台要科学分析、权衡利弊。一般而言,在天然渔港抗台的渔船不会有太大的风险,但由于船只过多,在涌浪的作用下,一些断缆,走锚的渔船,在港内互相碰撞、挤压、撞击码头的事件不可避免,一旦遭遇到超强台风,将是灭顶之灾。在港口抗台有几点要分析权衡,一是船上是留人抗台,还是弃船保命;二是船只互碰,撞坏码头的风险很大;三是沉船打捞的成本较高;四是台风期间的风暴潮、港区码头的近岸浪和“狭管效应”形成的三角浪等等,影响船舶走锚、碰撞等事故而发生搁浅、触礁、蹬底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