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饵料系数;黄芪、党参、刺五加等含有免疫多糖,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麦饭石、沸石、膨润土等矿物存在均匀一致的微孔结构,能释放K+、Na+、Mn+等有益金属离子,置换有毒重金属离子,并吸附水产动物肠道中病菌、有毒气体、毒素等,起到解毒、防病的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饲料利用率。王永玲等(2002)用6种中草药分别以1%添加到饲料中投喂银鲫,党参组、大蒜组、黄芪组和五加组的增重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0.18、7.99、7.31和7.29%,饵料系数分别下降5.9、10.3、6.6和4.4%。段铭等(1999)分别在饲料中添加黄霉素和复方中草药投喂银鲫,该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含有促生长、抗菌、增强免疫、抗应激等功能成分,结果表明,高剂量复方中草药组的增重率比对照组和黄霉素组分别高21.5%和14.31%。
2.3改良品质,提高产品质量
中药饲料添加剂作为品质改良剂,可对鱼类肉质和肤色改良。由于人工饲料的大量应用,人工饲养的鱼与野生鱼相比肉质风味有较大差异,主要原因是人工饲养鱼的肉质风味成分,如游离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醛、酯、酚等的含量和比例发生了变化。中草药中的大蒜、杜仲、沙棘等能有效调节鱼肉中风味成分,改良肉质。童岩(1999)以沸石、沙棘果渣作为添加剂饲喂建鲤,所测鱼肉中游离氨基酸提高20%~30%。有人用杜仲粉混合饲料喂养鳝鱼、鳗鲡,发现鱼体肉质也得到较大改善。有鳍鱼类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饲料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直接影响鱼类的体色,当饲料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不足时,鱼的体色、肌肉、鳍等就会变灰。金盏菊、万寿菊、酵母、橘皮、辣椒等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如金盏菊,每千克花瓣粉中含叶黄素8000mg,玉米黄素6400mg)在动物体内经生化反应转化为虾青素,贮存于鱼类的体表、肌肉中,对水产动物起到较好的增色作用。何培民等(1999)用螺旋藻投喂锦鲤,发现随着螺旋藻投喂量增加,相同大小,相同部位,鳞片上的黑色素细胞和红色素增加,体色逐渐加深。
2.4诱食作用
早在民间就应用中草药对水产动物诱捕、诱钓。在钓鱼爱好者中,为了提高上钩率,常在饵料中加入芳香性中草药及其提起物质,如山奈、丁香油、香精等,其上钩率显著提高,高者可达90%。这些对水产动物有诱食作用的中草药一般具有香味、腥味、腐臭味等。研究发现,这些中草药含有大量芳香性的酯、醛、酚、小分子有机酸及含氮化合物等。水产动物对这些化合物具有明显喜好性,陈振昆(1996)报道,在饲料中添加0.25%的陈皮,发现草鱼咬饵次数和啄咬率分别是对照组的7.25倍和2.1倍,说明陈皮对草鱼有较强诱食作用。童圣英(1998)报道,可能因山楂中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对皱纹盘鲍具有明显的诱食作用。有资料显示蚯蚓、山萘、八角、茴香、
鱼腥草、旱墨莲等对鱼类有明显的诱食作用。
3中草药应用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3.1提纯微量化
目前,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多为粗制品,即将原料经粉碎后加到饲料中,其添加量一般在1%~5%。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使用多以植物的根、茎、皮及生长后期的全草类为原料,这些原料粗纤维含量较高,木质化程度较高。由于植物细胞壁的包裹作用,水产动物对这些粗制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很难利用,这对添加剂本身也是一种较大浪费。中草药添加剂的添加量过高也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降低摄食量,同时也稀释了饲料中的营养,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能避免这些问题,经提取的中草药添加剂除掉原料中无用成分,如纤维素、木质素等,使中草药中的药物活性成分集中,利于水产动物的消化吸收。
3.2科学配伍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进步,对一些中药配伍原则提出质疑,对一些十八反的药物配伍后,应用于临床取得一定的疗效。但并不能就此否定中医理论,中医理论的应用在目前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进行配伍时,应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药药理学、中药化学、营养学为指导。当前水产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功能类型很多,大多数配方为综合性的配方。在使用中缺少科学指导,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中草药的配伍较复杂,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出现副作用。如促进生长应以健胃消食、安神定惊的药物为主;预防疾病,应以抗菌、促进免疫的药物为主。在进行配伍时应根据水产动物的习性、生长阶段、生理状况、养殖条件及季节进行合适配伍、调整。同时所涉及的配方要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发挥出中草药的功能。
3.3加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作用机理研究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中草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