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的农业产值占当地生产总值的36%,全省60%人口在农村,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从小在三亚海边长大的林明芳,是个地道的渔民。在海里闯荡了20多年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拥有一条能在远洋乘风破浪的钢制渔船。因为木制渔船抗风能力差,只能在近海作业,而近海渔业这几年已经开始畏缩,不能到远洋去捕鱼,也就意味着收入会越来越低。
海南省三亚市渔民林明芳:“反正大船谁都想搞,就是钱的问题。”
林明芳理想中的大渔船,一艘造价要200万元左右,这对一个渔民来说,无疑是天文数字,这买船的钱怎么才能筹到呢?其实在当地,像林明芳这样想换换生产工具的渔民不是少数,当地政府在了解了大家的想法和困难后,也提出了一个再造海上三亚、发展远洋捕捞业的计划,打算由政府出面筹措资金,制造100艘吨位100级的钢制渔船,然而政府手头的资金也非常有限。
海南省三亚市副市长方中里:“三亚在那个时候是经济非常困难,为什么经济非常困难,当时我们的财政收入才是将近3亿元。”
钱不够,只能申请银行贷款。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海南就成了金融业眼中的高风险区,本来就遭到冷遇的三农贷款,在海南更是被不少商业银行拒之门外。
海南省澄迈县城乡信用协会秘书长彭元菊:“原因就在于商业银行根本就不愿意介入,为什么不愿意介入呢,他就是一个认为是介入风险大,成本高不合算,为什么不合算呢,归根一点就是三农和中小企业信用基础比较薄弱。”
而渔业贷款,也因为曾出现过大额的不良贷款,在海南更是没人敢碰。
国家开发银行海南分行行长林回福:“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都有核销过,所以渔业贷款的风险非常大。”
林行长说,尽管表面上看海南渔业贷款风险不小,但经过评估,他们认为三亚市“再造海上三亚”的整体计划,对拉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非常有效。于是,开发银行决定向三亚提供总计1亿元的贷款用于购买渔船。为了防范风险,开发银行对贷款模式进行了创新改造,首先把贷款发放给三亚市政府指定的借款平台——三亚市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由公司负责买船,有了船再租赁给渔民,而租赁收入则用来归还开发银行的贷款。
三亚市国资委主任李建春:“最根本一条是这个项目本身自身的现金收入非常好,我刚才讲了一艘船一年产值可以达到150万元,我们这艘船总共的贷款安排是200万。”
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首先要改变县域经济的整个的生态环境。就是通过跟政府合作,加强这个平台建设,使它有一些基本的支撑点,使它能够一些项目能够一些贷款客户能够首先得到融资,得到融资以后,还使这个融资体制能够不断裂,资金链不要断掉,使它能够有所约束,能够维系下去,能够生存下去。”
如今,林明芳终于开上了这艘他梦寐以求的百吨级渔船,卫星定位系统、电子搜鱼器、电台等高科技产品在这艘船上一应俱全。
海南省三亚市渔民林明芳:“现在看到大船了,好像人都有点舒服了,不像以前开了小船什么时候都晃来晃去睡都睡不着,好像现在开了大船,好像你现在看,跑来跑去这个船都没有动,开了小船辛苦。”
截止到去年年底,三亚已经建造了40艘钢制渔船,并创造出近9000万元的产值,而且没有出现一笔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