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逐年减小,罪魁祸首就是大量采沙,禁渔期结束后渔民的疯狂捕捞只不过是让鄱阳湖渔业资源雪上加霜而已。
数万渔民面临生存大考
在张家富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与张同村的渔民谢大爷的窝棚。因为禁渔,谢大爷正在湖边翻晒着自己的渔网,做着回家的准备。谢大爷给记者看了一张2005年的收支账单:“卖鱼钱合计12860.5元;修船650元;买鱼网2张6000元;给药钱400元;给孙女交学费560元;还账700元……”谢大爷说,捕鱼已经饣胡不住口,他的儿子儿媳都到沿海打工去了,他去年的打鱼收入除了几笔大的开支后只剩下3000元多一点了。“这点钱还要留2000块等开禁后补充点渔具,不能全花光了,我和妻子,还有孙女要靠这1000多块钱活到三个月后解禁呢。”
平均每人每月只有100元的生活费,对于全家都没有土地的渔民谢大爷来说,要熬到三个月之后,困难可想而知。
谢、张的生存境遇是否具有代表性呢?鄱阳县政府2004年对渔区部分渔民的抽样调查显示,专业渔民单船年均毛收入只有0.6万元,扣除开销,每户渔民的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
因为贫穷,背负着巨大生存压力的渔民们在禁渔期开始前就抓住还可以捕捞的时机疯狂捕鱼,而在开禁后又开始新一轮的疯狂。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在合法期尽量“疯狂一把”,等着他们的就是饥饿。谢、张二人告诉记者,每年禁渔期前和开禁后,他们在外打工的亲人都得回来突击,同时还会请鄱阳湖之外的亲戚朋友来帮忙,甚至不惜高价请邻县会水的农民来助阵。他们称,每到这时候,每天都会有成千上万条渔船涌进鄱阳湖疯狂捕鱼捞虾,气势非常壮观。
而这壮观的背后,刚经过“休养生息”的鄱阳湖又很快陷入透支状态。
鄱阳湖将步入“无鸟无鱼”险境?
受禁渔令所限,鄱阳湖数万渔民正陷入“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境地,此情此景是否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江西省渔政管理局负责人称,在每年禁渔期间,各地都加大了关心渔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扶持力度,一些县市还将渔民纳入了低保,仅2005年全省共筹措200 万元资金对禁渔期间困难渔民生活进行救助。各地还采取举措鼓励渔民转产发展养殖,对发展网箱养殖的渔民给予每箱100元的资金补助。
而鄱阳县某渔政干部私下告诉记者,由于地方政府的救助机制缺失或不健全,鄱阳湖禁渔四年来,一些地区的渔民生活救助政策一直难以到位。渔民最集中的鄱阳和余干两县由于都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财力有限,至今未对渔民进行救助。
该人士还透露,虽然鄱阳湖个别县在禁渔期已对渔民进行现金或实物补贴,但资金大多来自发包湖区采沙权取得的部分收益。据称,鄱阳湖西岸的江西某县一年仅拍卖采沙权就拍出了1.2个亿,该县一个行政村将承包的采沙场转包给外地采沙者一半,一年就获得了1200万元收入,全村一步就迈进小康。
如此一来,就使得鄱阳湖陷入了一个无法摆脱的怪圈:捕捞过度,鄱阳湖禁渔休养;拍卖采沙权补贴渔民;大肆采沙破坏鱼类生存环境;渔业资源减少,鄱阳湖继续禁渔;继续拍卖采沙权补贴渔民……如此周而复始,鄱阳湖将积重难返,最终将至无鱼、无鸟的悲惨境地。
种种情况表明,鄱阳湖这个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世界级“候鸟天堂”,其全湖禁渔政策正在陷入一个一时难以自拔的怪圈,导致禁渔无功,渔民受困。
鄱阳湖,该如何破解禁渔困局?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