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钩钓”全部换成“白纲钓”,福村的妇女同样受益。
“渔业也要搞产业结构调整!”在儋州市白马井镇的福村,当年领导渔民改革生产方式的老支书郑寿安说,“我们就是把鱼钩换了换,把钓法改了改,就换来了金钱,改出了效益。”
福村是白马井镇一个有1000多户的渔业村,长期以来靠钓业和小渔船近海捕捞为主。2004年,看着传统的钓业一年一年下滑,当时的村党支部书记郑寿安心急如焚,而一次考察,使他心头一亮,豁然开朗。
在珠海,他雇了一艘快艇,在海上和岸上来回穿梭,几天下来,终于搞明白当地渔民使用的“白纲钓”技术,回来后,马上推广,把原来钓鱼的小舢板,全部换成了快艇,把村民习惯使用的“黑钩钓”全部换成了“白纲钓”。
这一换不要紧,同样的鱼,产量和产值都成倍增加,原来村里还有许多人无事可干,现在本村的人手不够用,还要从外面去雇,因为每艘船需要24个妇女来搞后勤工作,以前补网的妇女,现在全部都在穿鱼钩,每个月的收入都在800元以上。
“出海的人,收入增加得更多。”郑寿安说,“以前普通船员1年的收入是1万元,现在是3万元。以前船老板1年的收入是6万元,现在是20万元,最高的1年收入38万元。”
“现在鱼钩的数量和出海的距离,都比以前多出10多倍,”船老板麦瑞平说,“说来也怪,以前我们把鱼钩拔掉,现在是把鱼钩剪掉,鱼钩留在鱼嘴上,鱼嘴不出血,鱼就可以出口,可以卖出好价钱。”
渔民富了,渔村也富了,现在福村每年都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200元到6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