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阳春三月,正值修补塘壁、投放新苗之际,然而对于盐城沿海滩涂上众多养殖户来说,8万多亩逾亿公斤的成鱼正面临“养不起,卖不掉”的尴尬,而每公斤不到5元的“鱼卖菜价”更是让养鱼人难有丰收的喜悦。与往年的“小麦卖还是不卖”、“白萝卜白种”的景象如出一辙,此番“多收了三五斗”的主角变成了鲫鱼。
“不卖亏钱,卖了更赔钱。”大丰王港养殖户王广爱对投资养鱼颇为后悔。前几年鲫鱼行情看涨,很多外地来盐搞鱼塘养殖的都“发”了。去年初,王广爱也承包了360亩的水面搞鲫鱼养殖,从去年9月开始成鱼就陆续上市,当时的价格在每公斤8元左右,比2004年降低了2元。和王广爱一样,当地的养殖户普遍认为鱼价下滑是暂时的,没想到接下来的价格却是一路走低,今年春节后的价格更是降到了每公斤五六元,直逼“菜”价。目前,王广爱的20万公斤鲫鱼还积压在塘中。让他难以取舍的是,若等到市场行情好转时再卖出去,可以少亏或者不亏。但现在正值放养鱼苗的时节,如果鱼苗还不下塘,又会影响下一年的产量。卖还是不卖,成了王广爱家里每天都要争论的话题。
与王广爱的难以取舍相比,更多的养殖户无可奈何地选择了贱价“清仓”。这些养殖户绝大多数都欠了银行贷款,少的几十万元,多的上百万元,银行还贷的压力迫使他们忍痛卖鱼,损失更为惨重。
记者从大丰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从前年开始,该市淡水养殖面积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产量剧增直接导致价格下跌、销售不畅。目前,该市淡水养殖总面积达20多万亩,但销售只有6成左右,尚有8万多亩近7000万公斤的鲫鱼积压在塘中。加上东台、射阳等县(市)的养殖面积,盐城沿海滩涂上至少有一亿多公斤的鲫鱼待价而沽。
“价格走高就一拥而上,价格走低就持鱼观望,鱼卖菜价的背后仍然是市场规律。”大丰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士认为,当地养殖户的养殖品种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异育银鲫,产量的变化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就尤为迅速和明显。避免“鲫鱼压塘”类似事件,一方面要着力建设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生产和营销分工合作,争得市场主动;另一方面,养殖户在选择养殖品种时不可盲从跟风,要在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差异竞争。目前,异育银鲫的压塘现象已经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市正组织农村经纪人开拓广东、福建、天津、河北、港澳市场,力争将养殖户的损失降到最低。本报记者王世停
又是一则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典型例子,让记者想起了去年采写的一篇稿件《白萝卜为何“白种了”》。去年是白萝卜,今年是鲫鱼,同样是农民兄弟凭着经验“毛估”市场前景,然后辛辛苦苦种(养)出来却发现市场又变了,原本畅销的产品变得滞销,预期的盈利变成亏本,接着感叹“市场善变”,又不得不去苦苦思考“明年种什么”。如此循环。
专家们无一例外地指出现在是市场经济,农民“种养什么”要接轨市场、分析市场,不可盲目跟风。此话诚然,但广大农民受知识水平、信息渠道的制约,对市场的分析往往局限于眼前,局限于本地。政府部门应该利用信息优势,主动帮农民分析市场,引导农民“种养什么”。去年初,盐城市盐都区组织技术人员通过市场调研、网上查询等多种渠道,对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投入和产出等信息进行预测和综合比较,将8大类60项种养实用技术、80多个适用增收项目及相关农情预测情况编印成《现代农业种养效益表》送到广大农户手中,告诉农民种养什么赚钱,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句话,农民种养什么,政府不能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