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在1龄月鳢的繁殖配组中,间接配对成功率远远高于直接配对成功率,尤以48小时以上为一较理想的配对适应期。
2.3 繁殖力
(1)怀卵量 1998年4月1日于配对前解剖12尾雌鱼检查性腺,各样本卵巢发育均达Ⅳ。用称量法计数怀卵量,相对怀卵量为15—32粒/克体重,平均相对怀卵量为22.0%粒/克体重。见表2。表中的相同体重的“9”、“10”号样本,相对怀卵量分别为16和29,后者是前者的1.8倍。成熟度亦有类似情况。对体重及相对怀卵量作相关分析,r=0.013<r0.05(10)=0.576,P>0.05,两者无显著相关。
(2)产卵量 经先后对11组鱼初次产卵量的逐粒计数统计,每尾雌鱼绝对产卵量为1106—3629粒,平均2348粒。相对产卵量为27粒/克体重
对体重及相对产卵量作相关分析,r=0.55<r0.05(9)=0.602。P>0.05,与体重及怀卵量的关系类似,体重与产卵量间亦无显著相关。说明个体大小对1龄月鳢怀卵量、性成熟度及产卵量的影响不大。
2.4“捞卵”及“亲鱼护卵”孵化比较:月鳢卵粒为浮性卵,将卵粒捞出另池孵化及留原产卵池孵化均能孵出鱼苗,但孵化效果有明显差别。本试验对11个组别(批次)的受精卵给以“捞卵”及“护卵”两种不同孵化处理(此处只设不同组间的处理),结果前者的孵化率为87.8%,后者孵化率为71.7%。以孵化为指标,捞卵孵化比护卵孵化提高22.7%,见表5。
2.5 鱼苗培育 一级培育放养密度每平方米2040—3820尾,水深3—5cm。期间从开口取食至第四天,喂以经60目网过滤之小型浮游动物;第五天至第九天喂以经40目网过滤浮游动物及经充分切碎之水蚯蚓。历时9天,平均成活率83.9%,日增长1.43mm。二级培育放养密度每平方米946—1940尾,平均1284尾/m2,水深5—10cm。饲料以水蚯蚓为主,牛肝(经切碎)为补。历时4—5天,成活率97.7%,平均日增长2.16mm。见表1。从表1可知,水温在24—28.5℃时育苗期(指从卵黄消失开口取食至全长30mm左右)13—14天。全过程均以“过量投饲”方式给食,“绝对增长”一级培育阶段慢于二级培育阶段,日增长率则一级培育阶段快于二级培育阶段,与家鱼苗的生长特性类似。
3 小结
(1)1冬龄月鳢经人工培育性腺发育可达到Ⅳ期,成熟度为3—6%,达到产卵水平,相对怀卵量为20粒左右/克体重,怀卵量不受个体大小影响。在配对合理(雌雄个体相当,成熟度较同步),环境条件适宜(水温23℃以上)情况下,无需注射催情剂亦能自然产卵,相对产卵量为20—50粒/克体重。但直接配对时,亲鱼打斗伤亡严重,配对成功率低。而采用间接配对方法,按1∶1的雌雄比例单组配对产卵,配对成功率较高,能减少配对过程亲鱼打斗伤亡。
(2)月鳢的卵粒具有一定的粘稠性,产出后能聚成块状浮于水面。在繁殖季节(4—6月),可将卵留原池进行亲鱼护卵孵化,也可将卵捞出移入专设孵化池孵化。后者比前者能提高孵化率20%以上。且捞卵孵化管理比较方便,鱼苗生长较同步,适用于鱼苗规模生产
(3)月鳢对环境适应力强 pH值在5—8之间均能正常生长,对水体大小及鱼池结构无特殊要求,对氧的要求亦不高。鱼苗培育阶段放养密度1000—2500尾/m2。在面积0.76—1.5m2,水深3—8cm的小水体饲养,以浮游动物及水蚯蚓为饲(饵)料,经13—14天培育便可达到全长3cm左右的出池规格,平均日增长率达10.14—13.18%,成活率90%以上,但需适时换水,保证育苗池水无异味。
(4)产卵量与怀卵量的比较 4月1日剖检的12尾雌亲鱼,个体重70—112g不等,相对怀卵量平均22粒/克体重。而表3中产卵个体重50—135g,初次产卵的相对产卵量为27粒/克体重,产卵量大于“怀卵量”,如加上复产的卵粒数,总产卵量远远大于“怀卵量”。这除了数据来源于不同个体以及检测方法不同(怀卵量为称量计数,产卵量为逐粒计数)产生的误差外,还说明生殖季节中的1龄月鳢,其卵巢中除了肉眼可见的Ⅲ、Ⅳ时期卵子外,尚存在处于Ⅰ、Ⅱ时相的卵细胞。其初产后卵巢中各时相卵子的数量及其发育规律尚待进一步研究。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