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带水的塑料袋内,用同样方法得出鱼的实际体重。
(二)体表的活体镜检
1、一人用右手抓住鱼体,如果是中型或大型鱼,右手抓住鱼头部,左手抓住鱼尾部。先进行肉眼检查皮肤和鳍条,查看有无病变部分或鳞片是否脱落。一般病毒性和细菌性鱼病,表皮发类充血、有脓肿,或有伤口或腐烂,部分鳞片脱落。在这种情况一定要将鳞片掀起,仔细观赏鳞片下面如有较大的虫体盘曲着,那就是鲤似嗜子宫线虫(Philometroides cyprini)。在我国发现红鲤、兴国红鲤、日本锦鲤有此线虫寄生。鳞片下有线虫,应该诊断为嗜子宫线虫病,没有线虫寄生,根据其他因素诊断为病毒病或细菌病。
如果鳞片少量脱落或没有脱落,但是鳞片全部呈竖立状,用手指轻压鳞片有浮肿感,应该诊断为竖鳞病。在鱼体上或口腔内可以见到尺蠖鱼蛭(Piscicola geometrica),仅寄生红鲤、兴国红鲤、日本锦鲤,体长2—5cm。尾鳍基部充血发炎,鳍条破裂,往往并发感染水霉菌、绵霉菌使病情加重,在鳍条组织中可以找到红色虫体,这就是鲫似嗜子宫线虫(Philometroides carassii)。它仅寄生金鱼、红鲫的尾鳍、背鳍和臀鳍,少量寄生不会使宿主死亡。在体表、各鳍条上,特别是在背鳍、尾鳍和鼻孔附近,可以发现许多小白点。用小吸管吸取小白点置载玻片上,用显微镜检查,可以辨认为日本新鳋(Neoergasilus japanicus)和长刺新鳋(N.longispinosus),其体长为0.75—0.85毫米。新鳋常寄生在金鱼、红鲤、荷包红鲤、日本锦鲤及各种热带鱼身体上。小白点和较大的白点都是碘泡虫(Myxobolus)的孢囊,此属孢子虫种类很多,已经鉴定的有鲫碘泡虫(Myxobolus carassii)、异形碘泡虫(M.dispar)、圆形碘泡虫(M.ratundus)和库斑碘泡虫(M.kubanicum)。孢囊的大小不等,直径0.5—4.1毫米,寄生对象有金鱼、兴国红鲤、龙州镜鲤、日本锦鲤、淡水热带鱼,少量寄生对中型和大型鱼类影响甚小,往往不显病症。碘泡虫对小型鱼类如斑马鱼、孔雀鱼、柳条虫等危害较大,使病鱼消瘦,游动速度慢,寻食能力差,适应能力亦很差,一旦水体缺氧或温度突变就陆续死亡。
此外,还可发现针状的虫体,即锚头鳋(Lernaea)。观赏鱼类已有两种虫体寄生即鲤锚头鳋(L.cyprinacea)寄生金鱼、红鲤、日本锦鲤及淡水热带鱼和多态锚头鳋(L.polymorpha)寄生淡水热带鱼。锚头鳋对鱼类危害很大,有时锚头鳋的头部钻入鱼眼内,使观赏鱼眼球混浊或眼部发炎糜烂而失去观赏价值,2—4个虫体寄生同一尾鱼,就能引起死亡。
近年来,水族馆内饲养鲟科鱼类甚多,中华鲟、长江鲟、俄罗斯鲟、匙吻鲟等曾发现有马颈鱼虱(Tracheliastes longicollis)和索氏拟马颈鱼虱(Pseudotracheliastes soldatovi),虫体略像锚头鳋,虫体较大体长达1.5cm。虫体较多寄生引起附近组织发炎、血管扩张呈蛛网状,严重时组织溃烂。目前已有马颈鱼虱寄生而引起中华鲟幼鱼死亡的病例。
有一类寄生虫,外形像臭虫,学名为鲺(Argulus),观赏鱼类寄生的是日本鲺(A,japanicus)和喻氏鲺(A.yui)两种,体长4.4—10.5毫米。它用口刺、大颚刺伤、撕破鱼的表皮组织,吸取血液和组织液为食,致使病鱼呈现极度不安,群集水面作跳跃、狂游等行动。被损伤的鱼体伤口往往继发性感染致病菌而死亡,小型鱼类如孔雀鱼、黑玛丽、黑裙鱼等仅有一或二个喻氏鲺寄生而即可致死。
2、用肉眼观察、检查较大的病原体完毕后,用眼科弯头小摄子轻轻刮取尾鳍的粘液(两滴)置载玻片上,加上一滴蒸馏水,再加上盖玻片,立即进行镜检。先用低倍镜,再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